能作战的飞机太少
据美国“乏味战争”网站披露,德国空军统计战斗机数量的指标有三种,即飞机总数、可用飞机数和可部署飞机数。“显然,这三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网站主笔乔治·莱尔斯称,“具体解释是,它们分别反映了德军拥有的战机总数、可以投入使用的战机数(包括必须进行一定维护和整备的飞机),以及目前能保持作战状态的战机数量。”
德国《明镜周刊》援引国防部的报告称,以“台风”战机为例,它是德国空军现役最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法国“阵风”和瑞典JAS-39“鹰狮”,号称“欧洲战机之王”。目前,德国空军共装备109架“台风”,但国防部在今年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可以投入使用的飞机只有74架,能保持作战状态并可随时部署的飞机进一步缩减至42架。“也就是说,德国空军引以为傲的‘台风’战机,只有不到一半具备作战能力,”《明镜周刊》报道称,“‘109’这个数字只是虚张声势。”
再看确定被派往中东战区的“狂风”飞机,这款双座双发超音速战机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明镜周刊》称,德国空军现役“狂风”战机的总数是89架,但今年可以投入使用的飞机只有66架,而能够保持作战状态并可随时部署的飞机仅30架,“这意味着德国空军在战时仅有不到一半的‘狂风’可以迅速出动”。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乏味战争”网站指出,即便是上述统计数字,德国军方也有着“误导舆论”之嫌——德国国防部并未区分“完全作战能力”和“有条件作战能力”。如果按照具备“完全作战能力”衡量,当前德国空军只有8架“台风”和30架“狂风”可以达标。也就是说,德国空军所有198架战斗机中,能立刻用于作战的只有38架。
缺保养令战鹰“趴窝”
其实,德国国防部早已注意到空军的窘境,德国国防军总监沃尔克·维克尔承认:“我们的航空装备状态并不能令人满意。”德国国防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德国空军战备水平之所以不高,是因为“难以获得各种零部件”及“维护不力”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依照今年德国国防预算的安排,装备采办费用仅44亿欧元,比去年减少2亿欧元,而1架“台风”战斗机的采购单价高达7770万欧元,再加上后期的维护保养,所需费用极其高昂,“在军费紧缩的大环境下,德国空军为维持运转,只能尽可能压低部队运营费用,从而导致飞机零部件供应不足,空军战斗力也因此不断下降”。
事实上,除了战斗机状态不佳,德国空军的其他机型也经常“掉链子”。去年9月19日,一队德国军事顾问奉命从德国起程前往伊拉克,帮助训练当地的库尔德武装抗击IS,但他们随后被困在保加利亚好几天,原因是他们乘坐的德军C-130运输机“趴窝”了。25日,又一架C-130运输机从德国起飞,向伊拉克运送德国援助的武器弹药,不过该机原定的起程时间是24日,只是由于机械故障延误了出发时间。当时,德国女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已先期抵达伊拉克,打算见证武器交接,但因为运输机“迟到”,她的计划落空了,不得不遗憾地打道回府。另外,德国空军向西非国家运送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疗用品时,也出现过类似尴尬。“对任何国家的空军来说,关键时刻战机‘趴窝’都是令人恼火的事,”《明镜周刊》报道称,“这意味着持续作战能力的缺失。”
有分析人士指出,造成德军运输机“趴窝”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故障,也就是说,德国空军对现役飞机的维护出现了严重问题。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在接受《星期日图片报》专访时承认,德国多年来着重于向军队提供“非常优秀的装备”,却对如何维护这些装备重视度不够,以至于“德国国防军装备处于极度缺乏维护的状态,难以达到履行北约义务的要求”。她同时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经费。
赵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