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惊险复杂的谍战中,曾经涌现出许多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几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罗柳溪,就是其中的一位。
投笔从戎
跟随远征军激战怒江
1918年罗柳溪出生于重庆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罗子昌与德国人合作创办了重庆红十字会医院并开业行医,稍后又开设格致西药房。母亲出身农民家庭,自学文化主持家务,又兼药房制药师。父亲先后娶了两个小妾,从此家庭吵闹不休,最后父亲抛弃家庭一走了之。母亲以体弱多病之躯支撑着这个大家庭已很艰难,不幸又遭火灾,多年经营的药房付诸一炬。母亲只得领着子女10人苦苦支撑,1930年在贫病煎熬下离开人世。
幼年孤苦无依的罗柳溪曾到宜昌大姐夫开的绸缎店里当过学徒。大姐夫是个势利商人,罗柳溪小小年纪就过着寄人篱下的凄苦生活。后来在二哥的帮助下读完小学,二哥竟又不幸病逝。二姐嫁给贵州军阀手下的张蔚彬。1934年,张任湖南军阀驻(南)京办事处主任,二姐任秘书。罗柳溪寒暑假均去南京,二姐一家与国民政府参军长吕超家相熟,他因而认识了吕超的儿子吕蔚华和吕一峰(吕超弟弟)的儿子吕美华。后来他们同在海军学校学习,成了莫逆之交。
1937年7月初,罗柳溪投考南京中央大学时,抗日战争爆发,罗柳溪热血沸腾,立即改为报考陆、海、空军官学校,先后收到三校的录取通知。他虽向往空军,但杭州的空校正在撤退,只有海军电雷学校(鱼雷快艇专业)9月份可到江阴报到,于是他到该校报到了。11月间,海军电雷学校奉命撤退江西。到达湖口时,耳闻南京沦陷的噩耗,日寇入城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罗为之震惊,发誓以身报国,雪此血海深仇。
1938年武汉保卫战失利后,电雷学校撤销,学员并入海军学校,后又入黄埔军校第17期受训。1941年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后,盟军成立中印缅战区,蒋介石任总司令,史迪威中将任参谋长,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奔赴滇缅前线。罗卓英任远征军司令,肖毅肃任参谋长,罗柳溪在参谋处任参谋,旋调任肖毅肃的侍从参谋。1944年春,远征军强渡怒江反攻作战,战斗酷烈,双方伤亡重大。1945年1月胜利结束远征任务,收复滇印边陲大片失地。罗柳溪在前线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多次获得长官部表扬,并被授予光华勋章。
远征军结束后,国民党成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任总司令,卫立煌任副总司令,肖毅肃任参谋长,罗柳溪任少校参谋,仍任肖毅肃的侍从参谋。就在他制定反攻中国南方的作战任务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内心苦闷
“吕老”给他指点光明路
1945年9月1日,罗柳溪随陆总从湖南芷江飞抵南京。飞机在上空盘旋时,他眼见紫金山下雄伟的中山陵宁静依旧,充满胜利归来的喜悦,但8年前告别南京时,全城一片火海的惨状又在脑海中浮现,不禁感慨万千。他隐约感到凯歌声中隐藏着内战的危机,国将永无宁日,前景令人忧虑。
从芷江来南京时,罗柳溪曾与吕蔚华商议,到南京后要设法找到吕美华在南京的父亲吕一峰一家。回南京不久,吕蔚华看到一册旧杂志上有吕一峰写的一篇文章,于是通过这家杂志社找到了吕一峰家。当吕蔚华带着罗柳溪见到叔叔一家人,讲起八年战火离乱的情景,彼此惊喜交集。此时吕一峰老人刚刚病愈出院,美发长髯,一派学者风度。吕家为两位青年远征军官举办了欢迎宴会。吕老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留学回国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以后与邓演达在一起工作,“九一八”后在京沪做救亡工作。京沪沦陷后,在上海曾被挟持参加汪伪工作,在大学任教和写文章呼吁统一救国。
吕老最关心的是国家的命运,希望重庆谈判能够成功,使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罗柳溪则直言相告,幸福的生活老百姓都渴望,可是现实是非打不可了。吕老问为何坚持要打,罗坦率回答乃最高统帅决策,其目的就是国民党必须专政,决不能让共产党分庭抗礼。重庆谈判建立联合政府本来是合作建国的幸事,但实际上不过是蒋介石欺骗社会舆论和缓兵之计,国军已向西北挺进作战,看来内战已成定局了。吕老听后忧心忡忡地摇头叹息。双方颇感投契。在罗柳溪眼中,吕老诚恳待人,心地善良,是一位可资信赖的长辈;在吕老眼中,这位英俊青年,颇有抱负,是一位具有优秀素质的好苗苗,顿生爱怜之心。
吕一峰也是位传奇人物,他出身于川南宜宾的望族。四哥吕超1910年参加同盟会,把自己读过的禁书源源寄给读初中的弟弟吕一峰。1913年,吕的两个哥哥皆因反袁被捕,吕一峰参加讨袁护国运动,任第一梯团警卫营营长,直打到袁世凯垮台丧命。继而靖国之役,吕一峰在四川靖国军第一纵队司令吕超指挥下连续作战,任靖国军第五师监印官。1918年进京到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19年参加声讨北洋政府交通部长曹汝霖的火烧赵家楼事件。1920年为反对滇黔军武力入川,上书孙中山,得孙亲笔回信。1920年赴美留学,为国民党在美洲的机关报《醒华日报》撰写评论。1925年孙中山逝世,回川办川南中山学校,聘请大量共产党员执教。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参与组建第三党,任四川省常委,曾到上海向邓演达汇报工作。1933年,与宜宾同乡阳翰笙、何成湘成为密友。同年,中共南京地下党接受其申请,为特别党员,属中央特科领导。
1945年9月的一天晚上,吕蔚华告诉罗柳溪,今天叔叔(吕一峰)同他谈了很久,原来叔叔早已参加了共产党,是党派他打入汪伪工作的,这件事他父亲(吕超)也不知道。吕老表示对他俩印象很好,因此大胆说明真情,对他俩寄以希望,要他们慎重考虑。罗柳溪为吕老这种冒着风险、坦诚相见的信任而感动,从而理解了过去吕老被国民政府安排做重庆四川大学校长而久不回川,以后又忍辱负重为革命当了“汉奸”。这种献身精神,值得钦佩和学习。
经过一宿的思索,罗柳溪告诉吕蔚华:“已经考虑好了,坚决去干。”接着约好与吕老见面深谈。吕老对罗柳溪深表嘉勉,并进一步对他进行了参加革命以及从事秘密工作的基本素质教育,随即给罗柳溪交代了两项任务:一、尽力搜集军事情报,由吕老的二女儿吕岱擎(当时不满18岁,在南京上大学)记录和抄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由吕岱擎与罗柳溪联系。二、设法掩护吕老(当时正在清查汉奸)和联络点的安全。
罗柳溪找了陆军总司令部调查室主任阮更生(罗在滇西就熟识的朋友),说明他的亲戚吕一峰原是孙中山总理的追随者,大学教授,参军长吕超的弟弟,上海沦陷后因家庭子女关系未能出走,被汪伪挟持到南京,不得已担任监察委员,后因他写文章反对汪伪卖国腐败而被撤职等情况。阮更生后来确为吕一峰解脱“汉奸问题”帮了不少忙。
接着,吕老以罗柳溪名义在鼓楼租下一栋双单元二层楼房,两家合住。潘汉年、扬帆、范长江、卢伯明还有民主人士陈铭枢(吕一峰参与福建事变时的好友)、唐中元、唐万延等人,都在这栋楼房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