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助高龄母亲再圆宝宝梦
陶敏芳 邵红芳
  ◆ 陶敏芳 邵红芳

  两年前的那天,对于李红(化名)来说是悲痛欲绝的。那天,已经47岁的她永远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一切都无法挽回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平静下来的李红萌生了再一次做妈妈的心愿。

  但是对于李红来说,要想再次自然怀孕谈何容易,年近50,卵巢功能下降、子宫肌瘤、进入围绝经期等等,困难重重。为此,李红希望通过“试管婴儿”来圆自己再做妈妈的梦想。

  今年,已49岁的李红来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我们阅读了她所有的病历并做了全面仔细的检查,发现李红已经停经超过半年,卵巢功能已经衰竭,想要自己怀孕显然不可能。即使实施常规的辅助生育技术也是希望渺茫。“借子怀孕”可能是她唯一的希望。看到李红充满渴望的眼神,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决定帮她圆梦。首先我们用人工周期激素替代治疗维持其内生殖器的生理功能;另外我们动员所有的临床医生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发出恳求,恳求她们能够帮助李红。也许是李红的不幸感动了上苍,也许是我们的真诚感动了患者,一位同样有过不孕经历的最美患者在听了主诊医生的请求后毅然为李红捐出了宝贵的卵子。这枚卵子来之不易,但李红个体的情况十分不利:停经后子宫开始萎缩,她还患有子宫肌瘤,受孕后能否种植成功是我们最大的担忧。

  为此我们制定了缜密的方案,如期给李红实施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手术。在等待了移植术后紧张的14天,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妊娠检验结果呈阳性——李红怀孕了。目前李红状态良好,在家安胎。

  从1978年7月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诞生以来,“试管婴儿”已走过近40个年头。国际辅助生育技术监控委员会的研究显示,1990年全球有大约9.5万名“试管婴儿”,但到了2000年已增至近100万,2007年则增至250万。从2007年到现在,“试管婴儿”技术又为全世界增添了约250万人,以“试管婴儿”为代表的体外受精技术已成为治疗不育的主要手段。

  “试管婴儿”的增多意味着“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试管婴儿”诞生以来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人们担心他们是否与自然孕育的孩子一样健康和正常,这种正常包括体质、智商、情商。为此,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对比研究。欧盟2003年公布的跟踪调查报告显示,“试管婴儿”和自然孕育出生的孩子一样健康,在身体、智力、心理发育及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很正常。美国2009年的一项较大规模的研究也得出了和欧盟一样的结论。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于2004年9月结婚,婚后布朗未借助任何科学手段而自然怀孕,于2006年12月生下一名健康男孩。

  对于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失独”是一个残酷的家庭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针对失独家庭,尤其是高龄父母家庭,辅助生育技术是她们再圆宝宝梦的重要手段。

  (陶敏芳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生殖医学中心教授;邵红芳为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帮助高龄母亲再圆宝宝梦
系统化疗 为晚期患者打开新局面
头痛有时和生活方式相关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帮助高龄母亲再圆宝宝梦 2015-12-14 2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