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厢里,一位身穿地铁保洁工作服的女领班刚踏进车门,便用手机急吼吼布置工作:领导要来检查,几个死角要弄得清爽、漂亮点,不能出洋相,我马上到。弄勿清爽,我来敲侬头瓣!浓重而响亮的崇明乡音回荡在车厢里。看她的严肃表情,估计今天来检查的头儿不会太小。她要赶在领导之前,把平时本来就得做规范的保洁工作做得像“演戏”一样的效果呈现在领导面前。
某公司大楼前的一条限制双向通行的小马路边,每天照例有一辆巡检的城管协警车停驻值勤。然而,车内2位队员却打开车门,抽烟聊天,任凭近在咫尺的小车任性乱停车。久而久之,常来办事的司机也就无视起协警车来,只当是一座无人警亭而已,当着警车的面,照样停车后扬长而去。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法规无情,执法有情”的变通之举?但,一辆车两个人工还得占路,这“演戏”的成本似乎大了些!
公司老总叫来一位年轻的部门经理,当场布置她给顾问朋友做一个工作考察计划。女经理毕恭毕敬地拿出本子,嘴里嗯着,手里记着,并满脸笑意地表示:今晚前会把行程计划发您的微信。朋友很高兴,暗暗佩服老总用人有眼光。可一直等到天黑下班,也没见女经理发来信息。一周后,朋友斗胆去当面问,答:想做一个完善的行程安排,要等接待方的回复,抱歉。朋友暗忖:一周前后为何判若两人?谜底揭晓:老总近期去远方出差了。
假如说,生活中的蹊跷无奈尚可忽略不计的话,那么,对待自己“饭碗头”的工作是不容演戏的,因为这个戏决计演不长,阳奉阴违的“西洋镜”早晚要被拆穿;此戏演多了,工作也会没有的呀。要工作,就会有矛盾、有失误和盲点,发现后及时纠正就是,何必劳心伤财地去“演”工作呢?很有必要提醒经常视察、听汇报、作指示的“裁判型”观众:好“戏”后头要有预期的好结果,这才是真正担当“裁判”的功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