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国事访问期间讲话
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15年中美关系在波动中发展。一方面,中美摩擦加剧,美国对华不适感和焦虑感上升;另一方面,中美共同努力,管控分歧,扩大合作,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的两面性充分显现,中国对两国关系的引领作用增大。
摩擦加剧纷争上升
2015年中美关系受到一系列摩擦和纷争的冲击。一是网络安全问题。美国延续近年来的做法,不断指责中国对美从事网络攻击和商业窃密活动,威胁要制裁相关中国企业。二是南海问题。在中国南沙岛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背景下,美国大力炒作所谓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和南海军事化问题,并直接介入南海纷争,使中美发生冲突的风险大大上升,也使南海问题更复杂化。三是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总额约18.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这是奥巴马任期内第三次对台售武。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决定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对参与向台湾出售武器的美国企业实施制裁。四是美国对中国国内立法横加指责,干扰中国依法治国进程。
由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和国内治理方式的调整,美国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内外政策的新常态,对华疑虑上升,加剧了美国对中美关系的焦虑感。目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仍然是接触加制衡,而政府内部并非总是保持一致,例如美国军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冒险行为既挑战美国对华政策的平衡,更危及中美关系的稳定。
增进理解管控分歧
在中美摩擦加剧、美国对华疑虑上升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9月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取得了重要成果。首先,通过与美国各界广泛交流与对话,增进了相互理解,促进了互信,改善了双边关系的气氛。其次,推动了中美合作,如反腐败、两军关系、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应对气候变化等,有助于增加两国关系的正能量。第三,加强了对分歧的管控。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达成的协议、两军互信机制的建设等有助双方处理摩擦、管控分歧,防止问题失控、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习主席访美取得的积极成果在其后几个月内充分体现出来:中美反腐败合作取得新进展,达成《中美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指导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美国国会通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中国成为IMF第三大成员国,中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合作推动达成《巴黎协定》,都充分展示了中美关系的积极面和中美合作的巨大潜力。
期待明年稳中有进
2016年,目前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将继续体现在双边关系发展进程中。一方面,中美之间的摩擦和分歧不会越来越少而会越来越多,将继续考验双方的管控能力。另一方面,中美合作会不断扩大和深化,有利于双边关系稳定和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更加积极有所作为的大国外交的推进,将使中国成为决定中美关系走向的越来越重要的一方。
2016年是美国大选年,要关注两个风险:一是大选候选人的对华强硬言辞有可能影响奥巴马的对华政策。二是奥巴马执政进入倒计时阶段,政治基础趋弱、掌控力下降,军方有可能自行其是,尤其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冒险的行动。
从中国的角度看,继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是我们的既定方针。要保持中美高层互动,增加互信,减少误解误判。要不断扩大中美合作面,包括继续推进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扩大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在有分歧的问题上,既要斗争也要管控。中美关系稳中有进,这是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