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俄关系是在当前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转型的背景之下,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表现相当突出的一对大国双边关系。
今年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5月8日两国最高领导人达成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相互对接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意味着中俄两国在当前各自最为重要的对外战略推进的互相默契配合方面,跨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这一决定的作出,包括在这一原则主导下,两国已经开始建立对接合作协调工作机制并积极商讨长远合作规划,中俄两国在欧亚大陆的全面合作作出了具有长远意义的铺垫。
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互相受邀参加在北京和莫斯科举行的重大庆典,两位领导人在5月9日和9月3日并肩出席这两个重要活动的画面,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仅意味着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正义事业中所结下的深厚友谊,将强劲推动两国的合作,而且将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正义和稳定。
中俄今年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两国正式签署莫斯科与喀山之间的高铁勘察设计合同,标志着中俄高铁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中俄东段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破土动工,意味着自2014年中俄就天然气合作达成重大合作协议后,两国能源合作正在扎实推进,俄罗斯将从2018年起向中国供气,每年最大输气量将达380亿立方米;李克强与梅德韦杰夫两位总理签署有关核电、联合航空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融、高科技、海关、质检、教育、旅游等三十余项合作项目,表明中俄之间合作进一步务实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人文合作正在向纵深拓展。2015年中国稳居俄罗斯入境游客第一位,比上一年增长63%。2014-2015年的中俄青年合作交流年举办了囊括各个领域的600多项活动,据报道双方参与人数已经上亿。
中俄军事安全合作在2015年取得显著发展。两国的苏-35歼击机合作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从俄罗斯引进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也有新的进展。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从俄罗斯最大武器进口国的地位,目前正开始有关一系列武器联合研制的商讨,表明中俄军事合作正从原来的单纯从俄罗斯进口,逐渐变为双方合作共同研制的新格局。同时,中俄两国今年继续举行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联合军事演习。过去20余年来,中国已派遣数千名军人到俄罗斯留学,俄罗斯中高级军官也到中国国防大学短期进修。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的立场,不仅有利于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稳妥处理和转危为安,有利于转型中的国际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中俄关系本身的稳定和持续。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主张主权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原则,反对以制裁和武装干预处理争端,同时也更加关注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等外部因素和复杂的历史、民族、宗教等诸种因素对危机的深刻影响。在叙利亚冲突中,中国与俄罗斯一起主张叙利亚政治前途应该由叙利亚本国人民自己决定,认为俄罗斯应邀出兵叙利亚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支持美国与俄罗斯等国的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希望通过政治和谈最终解决危机,这一系列主张和原则立场有助于逐渐缓和并解决危机。伊核问题在延拓12年之后终于得到解决,中俄的共同努力在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在高度评价中俄关系历史性进步的同时,不可忽视更大的进步还有待于更艰巨的长期努力。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并没有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相互投资也不能与两国经济规模相匹配。与两国政治高层对双边关系的高度期待和有力引领相比较,与两国已经拥有的一系列各层次的交往合作机制相比较,不少重要合作项目的落实还有待于脚踏实地的推动。
一个艰难的长期任务在于,要在一个均衡、理性、包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尤其要在中美俄三大国合作互动的背景之下,寻找维护和发展中俄关系的路径。这是需要付出极大心智、毅力、代价,要经受许多考验才能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