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宜之计
足协官网在昨日的公告中称,“鉴于时间紧迫,为了全力备战完成中国男子足球队近期比赛任务,中国足协在征求选聘专家组意见和推荐建议后,经慎重研究,决定由高洪波作为2018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主教练,带领中国男足全力备战并完成3月24日与马尔代夫、3月29日与卡塔尔队的两场比赛任务。同时,考虑到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中国足协将更为慎重专业地继续进行主教练选聘工作。”从公告中可以看出两点:一、高洪波的主要任务是3月的两场世预赛;二、完成任务后或将有新帅接替。
尽管高洪波的任期有可能只是短短几个月,但他能够从足协全球海选的4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说明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高洪波的最大优势,便是他熟悉中国足球、中国球员。按照中国足协副主席林晓华的说法:“选择高洪波的原因是世预赛临近,需要找到一位熟悉中国队,熟悉我们打法以及我们对手的教练,带领国家队打好这两场比赛,毕竟世界杯还有出线希望。”他补充说,“这是中国足协根据选帅专家组的意见作出的很慎重的选择,也是根据目前形势作出的最有利于国家队备战世预赛的选择。”
沪上一位圈内人士给出的分析是,目前距离3月底的两场世预赛只剩不到两个月,并不是选择外教的最佳时机。“新教练需要了解国家队的情况,评判两个对手,只有高洪波可以胜任。别的教练再出色,也不可能短时间内了解队伍、了解对手。因此,当下选择高洪波是合适的。”
当务之急
在目前的本土教练中,50岁的高洪波从执教经历、年龄、资历来看,显然都是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是他还曾经担任过国足主帅一职。在其就职期间,中国队在一系列热身赛中表现极其出色,曾经平德国、赢法国,还在2010年的东亚四强赛中打破“恐韩症”率国足夺冠。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高家军”战绩为23胜11平4负,胜率近6成,不败率甚至超过9成。正因为此,高洪波获得了“热身赛之王”的称号。尽管其带有些许贬义与嘲讽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胜率所带来的FIFA排名积分大幅上升,还是让国足在之后的一些大赛分组中多少占到了一点便宜。所以,高洪波上任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但高洪波的致命处,在于他率队在正式比赛中的表现实在一般,最典型的当属2011年亚洲杯,中国队小组都未能出线。而在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面对老挝这样的鱼腩球队,也踢得毫无章法,引来外界一片质疑。足协此次重新启用高洪波,也难免有“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味道。本土教练在经验、思维、视野以及各种人情关系的局限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目前这一阶段,中国足球想要较快提升实力,恐怕还是要邀请高水平的外教。
更关键的是,国足如何找到一条正确的选帅之路?洋帅不行换土帅,土帅不行再用洋帅,中国足球一直长期处于这样的循环中。比用谁当教练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机制,比如中长期规划怎么划分阶段?每个阶段怎么要求?重要环节谁来评估?根据什么评价主教练工作的成败?到怎样的节点确定是留任还是下课?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才是足协最应该好好考虑的。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