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有所触动
20世纪末,快递在歌舞乡已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了,赖梅松的亲戚、朋友和大部分同学都加入到了快递的队伍,尤其是他的两位要好的同学——赖建法和商学兵。
商学兵瘦削身材,面容白净,一双细长的眼睛眨动得很快,流露出精明与活泛。“你也做快递吧,快递这玩意儿挺好。”一次,商学兵一上来就对赖梅松说。
这时,商学兵正在做申通的温州网点。商学兵这人不仅能付辛苦,还肯付辛苦。小时家境贫寒,他又是老大,下边弟弟妹妹一大串儿。他是一年四季不闲着,采油茶籽,采箬叶,砍柴。一次上学,他的手肿得老高,原来上山采箬叶时被蜇伤了。商学兵从小就会过日子,在学校吃中午饭时,他把同学倒掉的剩饭剩菜都一点点收拾起来,放学带回家去喂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商学兵还没在“黄埔”毕业就从了“军”,读初二时就跑到县城蹬三轮车赚钱去了。别看初中三年没读下来,三轮车却一口气蹬了4年。赖梅松到杭州做木材生意后,商学兵也到了杭州,不过三轮车是没得蹬了,摆起了地摊。1997年,商学兵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10000元。有了资本,他收了地摊,去投奔同班同学陈德军,踏上了快递生涯。
商学兵跟赖梅松关系不错,他又娶了赖梅松夫人赖玉凤的同学为妻,这下子两人关系就更不比寻常了。商学兵那边的消息可以分为两个渠道传递到赖梅松的耳朵里。商学兵每天都要往杭州送件,有空就跑到木材市场赖梅松那儿坐坐。
赖梅松条件优越,在市场有三个房间,有一个房间用于烧水做饭,去人也很方便,另外他的父母极为淳朴,有着大山般的慷慨,不论谁来都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也许是老人那像待自己亲生儿子似的亲切,也许是老人那慈善的笑容,以及那浓重的家乡话,远离家乡的游子没事都想过去坐坐,感觉一下家的温暖和那份亲情,商学兵自然也不例外。
“快递?快递有什么好?”赖梅松莫名其妙地问道。“一年赚个二三十万,总是有的。”商学兵认真地说。“二三十万?这点儿钱,我玩似的就赚了。”赖梅松不屑地摇摇头说。赖梅松的木材生意正做得顺风顺水,年利润少说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有那么二三十个固定客户,没事儿大家聚一聚,喝喝茶,合同也就签了。再说,那是大生意,哪笔不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快递赚的是小钱,要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打交道,一票赚上三元两元,顶多十元八元的,一万票也就赚三四万,不用说去做,就是站在那儿收钱都觉得累得慌。谁知商学兵居然拿出当年蹬三轮车的执着,每次来都三句话离不开本行,一个劲儿地讲做快递的好处。一个成功的商人,哪那么容易被别人左右?更何况赖梅松从小就很有主意,不论商学兵说啥,他就是不吭气,不说做,也不说不做。
1999年,商学兵开着一辆崭新的依维柯回到歌舞乡。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最灿烂的恐怕还是商学兵的脸。在20世纪末,对歌舞乡的农民来说,谁要是能开回家一辆十几万的面包车,比不上范进中举,也算得上爆炸性新闻,冲击力足以把人掀个倒仰。何况,商学兵家过去在村里穷得数一数二,村里的男女老少像地震似的都跑了出来,围着那辆车艳羡不已。这让商学兵有了“翻身道情”的欣喜,想想自己一个从深山里走出的,在城市蹬三轮,摆地摊,什么苦没吃过,什么屈辱没受过,苦干了10年,奋斗了10年,终于找到了正确路线,取得了成功。
“怎么样,你也弄个网点做做?2000元加盟费、5000元押金就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代理权。有10万做启动资金就够了。”商学兵对赖梅松说。可以说,这辆依维柯对赖梅松有所触动,不过没有表态。
2001年年初,赖梅松最好的哥们儿赖建法也把脚插进了快递,招七八个人,成立了灿华速递杭州网点。当年,赖建法考上高中,让歌舞乡初级中学那届的80多个同学羡慕不已。在他们的心目中,考上高中不仅能走出深山,而且向那犹如天涯海角的北大、清华迈近一步。谁知赖建法高中毕业后,没上大学,却回到伍子胥亦歌亦舞的歌舞,在母校当了一名初中代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