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交易 牵扯不少
有外媒披露,法国与印度的“阵风”战机交易如同一波三折的肥皂剧,中间有着太多“是非”。早在2012年1月,印度国防部就宣布法国达索公司赢得“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项目”的竞标,印度将花费120亿美元购买126架“阵风”。当时,《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达索公司开出了一系列优厚条件,如:飞机单价从1亿美元削减至8000万美元等。
然而,交易双方很快围绕“技术转移”条款发生激烈争议——按照约定,印度斯坦航空工业公司(HAL)将负责组装108架“阵风”,但达索公司拒绝提供全面技术担保。有分析认为,很可能是法方认为HAL不能有效控制生产质量,因此不愿担责。随后的进一步谈判中,印度指责法方“低价钓鱼”,因为法方声称“最初报价”不包含技术转让、飞机维护设施等“必要内容”。既然谈不拢,交易只能搁置。直到2014年年底,鉴于现役战机严重老化,坠机事件频发,印度新任防长才同意与法国重启“购机谈判”。去年4月10日,两国再次达成意向,印度以7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36架“阵风”。今年1月,两国正式签约。
说起来,新协议中的单价似乎比之前高得多,但仔细分析协议内容,可以发现这份政府间协议的涵盖面极广,除了购买战机,还涉及16个合作项目,如“智慧城市”建设、铁路、国防及核能等,按照约定,法国还必须拿出23亿美元投资印度科技企业。顺便提一下,新协议不仅基本解除了法方转让核心技术的义务,而且这些飞机全部由达索公司制造。按约定,印度接收36架“阵风”后,还必须以此价格增购18架。
销量不多 售后不好
按照法国人的说法,“阵风”的性能比各国现役的第三代战机领先“半代”,有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非对称优势,法国在宣传时,更是突出“阵风”可“一机多用”,能遂行对空作战、对地(对海)攻击、空中侦察等多种任务。不过,也有军工专家指出,“阵风”完全按照法军的作战设想开发,其设计更偏重对地(对海)攻击,对空作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争夺制空权时优势不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战机往往在“兼容性”方面存在缺陷,不仅难以使用美、英、德、意大利等国设计制造的制导武器和弹药,而且为了维持战斗机正常运转,从法国购买战斗机的国家往往需要为这些战斗机配备专门的后勤保障系统。更糟糕的是,由于“幻影”系列法国战机在国际市场上销量有限,直接导致零部件厂商不仅不愿增加产能,甚至还要等订单累积一定数量后才愿意生产,海外客户订购的零部件很难及时到货。
以希腊为例,该国空军既有美国制造的F-16战斗机,又有法国制造的“幻影-2000”战机。F-16的总产量超过4400架,被卖往近30个国家。由于F-16机群存量大,零部件供应链覆盖全球,来源既多且广。另一方面,购买“幻影-2000”的国家只有9个,战斗机总产量不过600余架,零部件量少价高,导致希腊空军不得不尽量少用该型飞机。
政商出击 倾力推销
面对战斗机的外销困局,法国政商各界无不绞尽脑汁,力求突破。早在2009年,时任法国总统的萨科齐就曾亲自出马,终于得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购买“阵风”的口头承诺。然而,没过多久,卡扎菲就转而寻求从俄罗斯进口苏-30、米格-35等战斗机,让法国人大为恼火。当2011年联合国出台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决议后,法国率先出动“阵风”轰炸卡扎菲的部队。这一举措曾被解读为“法国的报复”。
“经受实战检验”显然对“阵风”外销极为有利。当战事告一段落后,包括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对“阵风”有了兴趣。就在去年年初,印度与法国再次就“买卖‘阵风’”展开谈判之际,埃及也宣布将从法国购买24架“阵风”和1艘护卫舰。
与印法两国的“马拉松”谈判不同,法国与埃及的军售谈判只进行了3个月。据法国《世界报》披露,这笔交易之所以会如此顺利,是因为法国银行提供了全额贷款,沙特为贷款进行了担保。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笔交易是沙特对埃及的“酬谢”,因为埃及参加了沙特领导的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战争。俄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院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干脆把这笔交易称作“政治合同”。
目前,法国还在积极向阿联酋推销“阵风”。说起来,阿联酋也是达索公司的老客户,曾购买过60余架“幻影-2000”战斗机。可惜由于遇到了与希腊空军相似的后勤保障难题,阿联酋空军在2011年后便停飞了大部分“幻影-2000”。有消息称,为了向阿联酋推销“阵风”,达索公司甚至可能回购这批“幻影-2000”,把这批二手战斗机改装后再卖给巴基斯坦。不过,鉴于巴基斯坦已经有能力制造性能接近的JF-17战斗机,法国人能否如愿完成“连环生意”,外界并不看好。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