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祭祖敬老之节;是祈求丰收之节;是对未来寄托新希望之节;是感恩祈福之节;是亲人团聚之节,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笔者旅居美国经年,最近几年的春节或在上海或在美国度过,在美国过春节别有一番情趣,虽没有上海那么热闹,如看不到春运繁忙的景象;看不到家家洒扫庭除掸埃尘的忙碌;看不到热气腾腾蒸年糕的里手;看不到携大包小包走亲访友的人们;看不到挥毫写春联送春联的喜悦;看不到和听不到飞空升天的火球与鞭炮声。可我们在异乡完全按崇明人的习惯过春节,我家祖孙三代尤其是小孙子小孙女因在上海读过三年小学,知道过春节的情景,所以一到腊月初八就开始张罗过春节,准备向公公、亲婆(崇明人对祖父母的昵称)要压岁钱。腊八粥只要我老俩在美国年年都不拉的,而且非常讲究,要用上好的糯米和粳米,赤豆、黄豆、腊肉、腊肠、栗子、荸荠、白果、油豆腐、豆腐干、青菜等合煮一锅粥,称“咸腊八粥”。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八宝”含有“吉祥如意”之意。过了腊八,就是过腊月廿三的念思(四)夜,旧时的习俗送灶老爷上天,所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那么这天晚上要供糖稀,吃赤豆糯米饭,卷银包。卷银包是用百叶包有:豆腐、油豆腐、茨菇、粉丝和青菜。美国是不会恭灶老爷的但习俗照过不误。
异乡过春节的“一出重头戏”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般在年三十晚。以往几年都是由老伴操持,提前一星期作准备。经过她的忙碌丰盛菜肴摆放在餐桌。八冷盆八大碗,有肉、鸡、虾、海参和鱼(意年年有余);有平安如意素菜以及鲜美的鱼头汤。还未动筷闻到色香味诱人的佳肴已垂涎欲滴,孩子们纷纷雀跃而起。阖家围桌而坐,边吃边说,举杯畅饮,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近年老伴已不再操劳费时费力的年夜饭,改在中餐馆享用。巧的是我台湾表妹一家随她的子女旅居美国新州,与我们近在咫尺,这样大家约定,春节期间一起吃顿年夜饭,通常选择适合口味的“西湖饭店”。两家有大小十六口碰到一起非常热闹,好久没见,笑随颜开,话语不断。饭毕到家休息,很自然地分成三群,一是我老俩与表妹夫,二是正在工作的年轻人,三是孩子们。我们四人交谈些崇明的上海的台湾的见闻轶事,传递两家亲戚的信息,老伴用她自做酒酿、豆沙芝麻汤团招待他们。不知不觉已近午夜,依依惜别。一觉醒来分两年。大年初一的第一顿早饭崇明人的习俗是吃酒酿圆子,谓之“年初一吃酒板(饭)第一朝。”
春节前夕,家里布置得焕然一新,大门贴个大“福”字,左右为春联:“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客厅挂童男童女拱手作揖迎客彩色图片,两边各挂一串电子鞭炮,烁烁发光,噼噼啪啪作响,一派喜庆温馨气氛。看到许多华裔家庭与我们一样,各自寻找过春节的乐趣,希冀小辈远离家乡不忘“根”。诗曰:猴年身在美洲迎,习俗崇明不讲停。腊八元宵按时过,异邦春节亦温馨。
十日谈
在国外过春节
在异国演完歌剧,正好过除夕,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