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洗澡的经历
俞昌基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俞昌基

  俗话说:“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子少生病。”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部分石库门里都没有浴室浴缸,“常洗澡”是件难事。夏天,有两间房的人家还能在内室放个木澡盆作临时浴室,家人可待在外间。可是只有一间房的居民,如我家二楼七平方米的亭子间住着三代四个人,那就只能一人洗澡,其他人都出去乘凉或逛街。所以许多小屁孩就在家门口“裸浴”;也有成年男子晚上穿着短裤,光着上身在小弄堂里冲凉。

  到了冬天,家里都没有空调或加热器,居民只能花一两毛钱挤到公共浴室去。那岁月,一星期洗一次澡算是“奢侈”的。为此有“创客”发明了一种“神器”——家用塑料浴罩。浴罩挂在浴盆上,先倒上几壶开水或把烧旺的煤炉拎进去,等热气把浴罩撑得鼓鼓的再取出炉子进去洗澡。我妻子常用这玩意儿为幼女洗浴,深切体会是煤气呛人,热气不够,只能速战速决。

  鲁迅《祝福》有言:“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全民洗澡就是最像年底的标志之一。春节前几天,每家浴室的大水池里从早到晚都人头济济挤,油垢漂漂,浊雾蒙蒙;每个莲蓬头下也拥着好几个人,难免会磕磕碰碰。女浴室就更人满为患了。我常看到一些阿姨扶老携幼,提着装有衣物的大网线袋在门口排长队,而洗完澡出来的人头发还湿漉漉的来不及擦干。可她们个个满脸红亮,笑逐颜开——呵呵,洗去了一年的晦气霉运,可以迎来新年吉祥喽!

  在那个年代,最艰苦的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我妻子曾在一个穷乡“修地球”,烧火的柴禾经常不够用,有时要烧晚饭就没柴烧热水洗浴,要洗热水澡就得饿肚子。有位老三届把孟老夫子的名句幽默了一下:饭,我所欲也,澡,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饭而取热水者也……那时最令人羡慕的是大型国企的职工,单位里每天开放浴室,不但能洗热水澡还能洗脏衣服,高福利哟!有的大厂还发家属劵,我也有几次去“蹭浴”。

  “文革”结束,我考进了大学。于是,夏天同学们一起在小浴室里洗冷水澡,冬天在大浴室享受热水和暖气。有几个歌手还飙高音,《我的太阳》PK《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声水声笑声满堂回响,真有点爽歪歪了……

  怎么也没想到二三十年后,我会在风起云涌的买房热潮中有所斩获。如今我住的私宅里有两个卫生间,一间可淋浴,一间可泡澡,还装了暖风机和排风扇:沐浴从此由难事变成了易事,便捷而舒适。与此同时,巨多的豪华大浴场也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沐浴与餐饮、健身、娱乐混搭成一体。我偶尔也同亲友一起去开眼界,长知识,领略一下“浴文化”。说来也巧,那几年还有幸观赏了濮存昕主演的电影《洗澡》和金喜善领衔的韩国电视连续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来沐浴这码事还牵连着事业、家庭和社会波澜呢。

  十多年来,我周游列国,洗澡洗到了异国他邦的“温柔之乡”:日本箱根的温泉浴、芬兰的桑拿、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浴、印尼的SPA……于是,洗澡成了一件了解异国风情、增加人生闲趣的乐事,真有收获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微点赞
美轮美奂天际线
洗澡的经历
新年听钟
分享快乐
难言之疾——偏头痛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洗澡的经历 2016-02-16 2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