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上风风光光,在家里是个“妻管严”
和阎家人接触时间长了,慢慢地,我的心中既有一个高大上的阎肃,也有一个“低小下”的阎肃。我也知道了,在他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过常人遇到的烦恼甚至是痛苦。
年轻的时候,阎肃家庭负担很重。父亲早逝,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都没有工作,全家人的生活开销都指着他的津贴费。每月发薪,他只留几块钱买一筒牙膏或买一两张戏票,其余全寄回重庆家中。那时候,养家是他的头号任务。
30岁出头还没对象,在那年代就算老光棍了,家人着急,他本人着急,组织上也着急。
空军文化部部长黄河找到了阎宇的大姨姥姥(他俩是老八路、老战友)求助。
“我这里有个才子,30多岁了一直找不到对象,你那里有没有合适的给他找一个?”
也是在文艺单位当领导、颇有眼光的大姨姥姥没有介绍别人,而是介绍了她自己的外甥女李文辉。
看照片小伙子还算精神,李文辉同意见面。一见人,李文辉有点不愿意了:阎肃长得那么矮,背还有点驼,人和照片不大符合。
李文辉娘家是河北的大户人家,她父母也看不上出身贫寒的阎肃。能言善辩的黄部长联合大姨姥姥一起出来做工作,总算让女方吐口了:“处处看吧。”一段时间相处下来,阎肃的睿智、豁达、博学、质朴,深深打动了同是革命军人的李文辉的心。
别看肃老一生在事业上风风光光,在家里是个“妻管严”。平时遇到一些家庭矛盾,肃老有时争辩几句,有时装没听见,让步的时候居多。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总是念着老伴的好:“这女人要不嫁给我,我就打光棍了;这女人要走了,我的两个孩子就没妈了。”
阎宇曾问过父亲:“你不到30岁就写出《我爱祖国的蓝天》,文工团那么多女孩难道没长眼,咋就没有一个人能看上您呢?”
阎肃一本正经回答:“我底板(长相)不好。”
阎宇又问:“那个✕✕✕阿姨长得漂亮,性格温柔,您当初怎么就没有追求她呢?”
肃老淡淡地说:“人家那条件,我就没敢往那方面想。”
“那你喜没喜欢过她呀?”阎宇追问。
肃老像是自问自答:“喜欢咋的?不喜欢又咋的?你这个臭小子,你操这份心不怕你妈生气?你把自己的个人问题处理好才是正事。”
多数人家是严父慈母,阎肃家是严母慈父
“文革”时期,姐姐阎茹和妈妈住城里,弟弟阎宇和爸爸住军艺。1976年“四人帮”打倒了,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俗话说,80的老儿想爹妈。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去世时,阎肃在朝鲜前线慰问演出,无法回来;1985年母亲去世时,阎肃又在忙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没能回去奔丧。对此,他有着深深的内疚和歉意。
2010年秋天,空政文工团的歌剧《江姐》赴重庆展演,阎肃随剧组同行。借此机会,肃老带着儿子阎宇,最后一次为父母大人扫墓。重庆多山,肃老父母的墓地又高又陡,几十阶台阶有10多层楼高。肃老走一步喘一口气,走到一半路,腿疼,走不动了,只好坐在地上歇一阵子,再继续往上走。到了父母坟前,他扶着墓碑喘了老半天。
肃老平时是个不好掉眼泪的人,跪在父母的坟前,他很动感情,讲了这样一段话:
“爸爸妈妈,这么多年我因为工作忙回来的很少,也没怎么在你们跟前尽孝,但我很想念你们,也惦记着咱们的家。尤其是妈妈,吃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才把几个娃儿拉扯大,劳苦功高啊!我今年已经80岁了,走不动了,这是最后一次为你们扫墓了,以后就是这小子(指阎宇)代替我来祭奠你们。没准过几年,我们就又见面了,有啥话到那时候再好好唠唠……”
一生忙碌的阎肃,顾不了父母,也经常顾不了自己的儿女。
儿子阎宇是在后来搬到沈阳的姥姥家度过童年,三岁之前好像就见过父亲一两面。女儿阎茹两岁送到幼儿园,一周接一次,上小学中学都是住校,一周或者两周才回一次家,回家还常常见不到父母的影子。
阎宇年少时,有一次因为受伤入住空军总医院,妈妈每天来好几趟,爸爸一直没露面。护士问:你爸怎么也不来看你呀?阎宇说:在家见不着他,在医院就更见不着他。
一天下午,护士去打开水带回好多好吃的,进病房后指着后面跟进来的一人说:“这同志真好,一路帮我拿东西。”阎宇看看那人,冷静地说:“他是我爸。”护士姐姐一愣,随即大笑起来,病号们也跟着傻笑半天。阎肃没事儿似的看着病床上的儿子,说:“你小子住得不赖啊!”
多数人家是严父慈母,阎肃家是严母慈父。有一次,阎宇和邻居家小孩打架。平时每次人家告状,妈妈总要暴揍儿子一顿。这次她少有地没打儿子,反而和对方的家长争吵起来。但老妈还是一肚子怨气,在楼下等着阎肃下班回来,让当爹的好好教训教训儿子。没想到,父子俩回到家里一个鼻孔出气,嘻嘻哈哈,没事人似的。李文辉一怒之下,把儿子和丈夫一并轰出去了。
当然,肃老也不是袒护儿女的那种人,小毛病一般不责备,该管教时也不放弃责任。
改革开放之后,阎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肃老为儿子感到高兴,逢人便说:“我们家也有大款了。”女儿阎茹时常代表国家参加国内外的桥牌比赛,或应邀和党和国家领导人打桥牌,也让肃老心里感到几分宽慰。
阎宇记得他给老爸买过两次东西,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给老爸买了个都朋牌的打火机,他用着挺高兴。央视的人看见后说:“阎老您够高级的!”老爷子得意回答:“儿子孝敬的,咋的也得二三百吧。”人家笑说:“哪止啊,这得五六千。”肃老一听,赶紧收好,不舍得用了。后来他跟儿子说,藏在了一个连自己都找不着的地方了。再一次是2002年阎宇刚从外地回北京时,带老爸去王府饭店买了几件名牌的大短裤,肃老他不知道价格,也就随便穿了,最后把名牌穿成很家常的那种样子。
阎茹出国多,给老爸买了礼物不敢告诉他多少钱买的,怕他知道后批评她大手大脚,也怕一辈子勤俭惯了的老爸舍不得享用。
硬是把一场尴尬的婚宴办成了比较圆满的婚宴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波澜,不同的是有的人往往把好的事办坏,而肃老却常常能把不好的事变好。
有一件很能证明他的这种能力。
肃老的女儿阎茹因为打小离家住校,性格特别独立,长大后和家长在思想沟通上会产生一些不同看法。因为担心父母过多干预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阎茹和同是桥牌手的男朋友办完登记结婚手续,才告诉家里:“我已经和我们队的小杨领证了,今天晚上两家人一起吃个饭,就算正式结婚了,你们去不去?”
母亲李文辉哪能接受这个,顿时暴怒,扬言不认这个女儿。肃老特别冷静,说:“木已成舟,我们做父母的就应当接受这个事实,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这顿饭一定要吃,而且全家人都必须去。”
阎宇按父亲的要求通知姑姑叔叔,一家人浩浩荡荡去吃阎茹的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