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健康/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雨水时节 喝薏仁粥健脾祛湿
吴瑞莲 高媛
  本周五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任建琳主任医师提醒,雨水过后是流感多发时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日子。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雨水养生宜调养脾胃,此时应忌食寒凉食物,多食甘平类食物,少吃酸,可适当喝山药薏仁粥,以养脾脏之气,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雨水节气重在健脾养胃

  任建琳主任医师介绍,雨水时节,阳气持续生发,人体的肝阳、肝火和肝风也随之上升,肝气旺盛,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另外,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雨水过后,养生应该强调“调养脾胃”。故雨水时节生活起居、饮食进补,应当顺应天时地利,注重和肝养胃,健脾祛湿,以及肝气的疏泄调达。

  经常用艾条熏三阴交、阴陵泉、涌泉等穴位,可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但任主任特别指出,雨水天应顾及自身体质,切不可单纯为了祛湿而祛湿。她建议,如果体内真有湿气,不妨喝些山药薏仁粥。从中医角度来看,山药性甘平,薏米仁性凉味甘,长期食用可起到健脾、祛湿、抗病毒、抗癌的作用。若身体有些水肿,可再搭配小豆类利尿消肿;若感到心烦,可与莲子一起熬粥服用;若平时大便较稀,可加白扁豆;有口干、眼花、腰酸的,则可加枸杞。

  预防上火应当少酸多甜

  雨水时节正值初春时节,气候转暖,又风大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和嘴唇干裂等现象,也就是“上火”的表现。任建琳主任医师解释说,造成“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多由于饮食起居不当引起,一般分为外感之火和内生之火两种。外感之火主要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空调的普及相关,如空调房间过于干燥,空气流通不畅,人体就容易上火。内生之火则主要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消化代谢功能、体质及情绪变化等密切相关。

  为了防止“上火”,任主任表示,可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具体来说,雨水时节饮食宜清淡、新鲜、易消化,可以选择青菜、胡萝卜、马兰头、荠菜、小白菜、荸荠等蔬菜;尽可能少吃或不吃肉食类食品,以有利于肠道的消化吸收;适量多吃一些葱、姜、蒜等辛味食物,这些食物有祛湿、避秽浊、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大脑中枢的好处;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此外,春季气候多变,多风、冷暖交替、忽晴忽雨,故春季的穿衣宜早晚增衣,中午减衣。雨水时节最好的锻炼时间是傍晚或晚上,可选择踏青,散步,快走,慢跑等。她强调,运动讲究定时、定量,若速度过慢或拿着手机边走边看,都称不上运动。

  吴瑞莲 实习生 高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饮食调理、穴位按摩双管齐下
喝酒能治感冒?偏方不可信
雨水时节 喝薏仁粥健脾祛湿
玩转健康圈
专家名片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健康+A23雨水时节 喝薏仁粥健脾祛湿 2016-02-16 2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