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矛盾”难调和
分析人士指出,在叙利亚问题上,土耳其和沙特立场一致,均认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必须下台。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土沙两国出钱出枪,赞助叙反对派起事。据报道,活跃于叙利亚阿勒颇等地的反政府武装要么得到土耳其情报部门赞助,要么由土耳其雇佣兵担当骨干。去年11月射杀俄军飞行员的“土库曼旅”中就有许多土耳其人,其头目切里克是土耳其右翼“灰狼”组织成员。当“土库曼旅”遭到重创后,切里克不仅率部退入土耳其,甚至对土耳其媒体宣称,他还要杀回叙利亚。与土耳其相比,沙特干涉叙利亚的“热情”更多来自“教派矛盾”——伊朗和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同属什叶派,沙特则是“逊尼派盟主”。
如今,得到俄空军支援的叙政府军相继在拉塔基亚、伊德利卜等省份取得进展,切断多条反政府武装从土耳其获得补给的“地下走廊”,兵锋直指人口大省阿勒颇。只要叙政府军继续通过空袭、炮击和重兵清剿的方式,贯彻“封控战术”,包括“伊斯兰国”和“支持阵线”等极端组织在内的反政府武装难免在消耗战中被“榨干”。2月初,巴沙尔接受法新社记者专访时说,政治谈判与打击恐怖主义缺一不可,政府军将恢复对全国的控制。这显然与土耳其、沙特等国的目标存在“结构性矛盾”。沙特军方发言人艾哈迈德·阿西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美国牵头的反恐联盟同意在叙利亚展开地面行动,沙特准备派出地面部队。这被外界解读为,沙特不会放弃正在中东上演的“大国游戏”。
土沙部队情况如何?
据土耳其《曙光报》报道,土沙两国考虑介入叙利亚战事的方式,主要是空中和地面。沙特国防部顾问艾哈迈德·阿斯里在2月13日晚向阿拉比亚电视台确认,沙特空军已向土耳其南部的因契尔利克基地派遣战机,至于地面部队如何经由土耳其边境进入叙利亚,土耳其外长强调“暂时没有具体计划”。
客观而言,土耳其和沙特都有一支比较庞大的陆军。土耳其陆军约有31.5万人,规模居中东第三(仅次于埃及和伊朗),但由于土耳其与周边国家普遍不睦,陆军中实力最强的第1集团军和爱琴海集团军受到希腊牵制,第3集团军要防范有百年宿怨的亚美尼亚,剩下的第2集团军则需要“看守”长达1300余千米的土叙、土伊边界。
再看沙特陆军,总兵力约20万人,其中8万国民卫队是其精锐。在去年3月的也门冲突中,沙特曾出动国民卫队的王牌装甲旅深入也门西北部山区,企图抄胡塞武装的后路。不料,胡塞武装利用山区地形大打游击战,屡屡击毁沙军的坦克和战车,甚至还缴获多辆美制装甲车。专家分析,从也门战事来看,沙特地面部队并不适应平叛和游击作战。
顺便提一下,由于沙特频繁介入地区冲突,德国甚至放弃了部分军贸订单。2011年,沙特曾从德国采购270辆主战坦克,2012年追加订购600-800辆。不过,德国默克尔内阁因担忧这批坦克可能对中东安全形势带来影响等理由,否决了沙特的第二批购买申请。
“边谈边打”有讲究
有军事专家表示,眼下,沙特及其海湾盟友在也门与胡塞武装陷入苦战,如果再在叙利亚拉开战线,可能“吃不消”。倒是派特种部队进入叙利亚,训练反政府武装并提供军火的可能性更大。至于土耳其,忌惮于俄罗斯及其周边亲俄的亚美尼亚、希腊等国的军事压力,也未必敢大肆出兵。即便土耳其和沙特真的发起地面行动,部队规模也可能十分有限。另据报道,控制叙利亚北部大片地区的库尔德民主联盟党及其下属武装“人民防卫队”(YPG)已获得俄罗斯的支持,而YPG队伍里有不少来自库尔德工人党(被土耳其视作“恐怖组织”)的“军事专家”,如果土耳其介入叙利亚事务过深,恐怕自己也难免“触霉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土耳其和沙特可能出兵叙利亚的消息传出之际,俄黑海舰队的“泽列内·多尔”号护卫舰驶离塞瓦斯托波尔基地,前往地中海。俄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泽列内·多尔”号可能参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泽列内·多尔”号是去年12月服役的新舰,配备射程达1500千米的“口径-NK”巡航导弹。俄总理梅德韦杰夫2月13日重申,俄罗斯反对美国牵头的反恐联盟(包括土耳其和沙特)介入叙利亚地面战事,他公开放言:“别拿地面行动来威胁人。”
外界分析,随着叙利亚从“只打不谈”过渡到“边谈边打”,战场上的得失将直接影响谈判桌上的斗争。特别是联合国主导的叙利亚问题和谈是采取所谓“穿梭谈判”方式(即双方代表不直接见面,而是各自与联合国官员协商),这种方式也给各方通过抢占战场主动权,进而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多利益,创造了条件,这恐怕也是土沙等国急于出兵叙利亚的深层原因吧。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