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有合 环保节能
在延安路高架的西郊端,四栋崭新的建筑巍然而立。四栋新建筑指向一个中心,恰如一只舞动的蝴蝶。浅黄色、淡灰色的陶土板外墙错落有致,鱼鳞状的双曲面铝板犹如流动飘带,将舞蹈中心主剧场勾勒得别样生动。主剧场就像是一个“领舞者”,另外三栋建筑折线蜿蜒,神似伴舞的簇拥。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主剧场里,有一座旋转楼梯。虽是轻钢结构,却“钢”中有柔,如蓝色飘带水袖般抛向天空,和穹顶相连。别具匠心的穹顶设计如舞者的裙叶层叠相交,尽显飘逸灵动之美。
“文绿结合,有分有合,环保节能,适宜功能。”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总指挥乐胜利介绍道,在建筑定位上,既满足虹桥地块环境风貌区保护的各类高度和空间要求,四栋新建筑高度均不超过24米,又满足各家单位共享城市空间,项目总建筑面积8.35万平方米,四栋新建筑与六栋历史保护建筑毗邻相应。
延续历史 整合资源
“上海西郊,是发展舞蹈比较早的地方。”乐胜利说。在虹桥路延虹绿地这块土地上,有上海舞蹈学校、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等院团。国际舞蹈中心将它们集聚在一起,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剧院、舞蹈演出剧团、舞蹈院校等三个组团。
建成后的舞蹈中心,兼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原上海舞蹈学校)、舞蹈学院和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的教学办公、艺术创作、舞蹈研究和专业排练等功能,还设有专业化的舞蹈剧场,以及与剧场1:1实景配置的合成排演厅。
四个新建筑中,1号楼是舞蹈剧团排练与创作组团,东邻茂密绿地;2号楼是主剧场,设有1100个座位;3、4号楼是舞蹈学校组团,设有绿树重叠的内部庭院。
“拥有一个更宽阔的空间,一个共同拥有的剧场,一个教、学、艺一气呵成的大系统,一个傲然挺立于国际化市场的大平台,这就是建设国际舞蹈中心的初衷。”乐胜利表示,舞蹈中心将资源整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将舞蹈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技术创新 保护舞者
乐胜利介绍,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建设采用了不少新材料、新工艺。悬挂在剧场顶部的金属飘带整齐划一,做工精良,是幕墙技术堪称一流的作品。除此之外,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贴合舞蹈内涵。
记者看到,楼层设计上,层高比较高,为了满足舞蹈演员排练所需的高度和尺度;大大小小的排练厅共有48个,全部使用“弹簧式”地板。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地板下有十厘米的架空层,增强地板弹性。
上海芭蕾舞蹈团团长辛丽丽表示,“之所以特别注重地板的柔韧度,是为了保护舞蹈演员的膝盖、颈椎、腰椎不受伤,使演员的演艺寿命更长。”
此外,为解决有氧排练中的空气循环,提高地下空间室内空气品质,采用了18项针对性技术措施。下沉式广场、地下导光带,增加地下空间的采光和自然通风;基于物联网信息预约的空气品质监控系统,实现对敏感指标的实时调节。
专业剧场 舞蹈家园
“这里不仅是舞蹈演员的平台,更是公众文化的一个平台。”乐胜利说,观众不仅能看到台前的表演,也能看到幕后的故事。比如感受演员的排练过程、教学过程,也可以“邂逅”舞蹈大师,和演员当面交流对于舞蹈艺术的见解。
“把上海舞蹈在一个区域里集合起来,从要建到建成,并不容易。”上海芭蕾舞蹈团团长辛丽丽表示,西区充满当代感,为舞蹈演员们提供了一片艺术表演圣地。团里正在创作哈姆雷特、花样年华、长恨歌等一系列作品,届时会在舞蹈中心上演。
“舞蹈和市民生活比较贴近,每个人对于不同的艺术品类的追求都不同,舞蹈中心的建成给了专业舞蹈艺术一方空间,是整个上海文化界的一个补充。”乐胜利表示,上海综合剧院比较多,专业剧院较少。中部、东部剧院比较多,舞蹈中心填补了上海西部地区专业剧院的空白。10月1日起,观众就能在舞蹈中心观看一系列开锣大戏,如世界名著“哈姆雷特”、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见习记者 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