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追梦的孩子,我们呵护了吗?
喻 明
  喻 明

  引力波的发现赢得举世瞩目。进一步了解后大家欣喜地发现,参与这场伟大科学发现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年轻人——胡一鸣,他是崇明中学2007届毕业生。

  看了媒体对胡一鸣中学时代的报道,一些细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读高二时,胡一鸣找到老师,介绍自己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有机会去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询问学校能否提供相关费用。校长获悉后,当即大笔一挥,同意支付胡一鸣参赛所有费用,并派一名老师陪同前往。又如,胡一鸣填高考志愿时,只填了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南京大学天文系,而且放弃了上海交大预录取的机会。校长欣赏他的勇气和决心,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大学。最终,胡一鸣的高考成绩排在报考该专业考生中的第二名,原本计划在沪只招收一人的校方为胡一鸣增设了一个名额。

  一个对天文充满热爱、有着优异禀赋、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呵护、鼓励与支持,使得他的追梦之旅显得这般美好。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如此幸运。在不少学校,校长和老师更关注平均分、升学率等关乎学校“荣誉”的数字;考大学填志愿,家长关心的是“这个专业毕业后,能不能找到既体面又挣钱多的工作”,许多学生也是以此为参照系,很少去考虑“我的特长和志向是什么”。而这背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理想在现实面前“妥协”了;另一种是,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在考分和升学压力下,幼时理想已经消磨殆尽。所以,胡一鸣对理想的坚守,以及这份坚守所获得的赞赏和保护,尤显可贵。

  呵护着胡一鸣的,不仅有他所在的中学,也有大学。当年,南京大学为胡一鸣增设了一个名额,就是一个明证。名牌大学实行自主招生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每年招生季,我们闻到的多是“掐尖大战”的硝烟。究竟有多少“胡一鸣”从高校招生改革中脱颖而出?名校自主招生是否体现“慧眼识才”,打破一考定终身?讲了那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和大学教育中,是否已成为一以贯之的理念,而不是只在口头讲讲、实际上仍旧以分数为王?这些问题都值得好好研究。

  什么是素质教育?当年,胡一鸣“孤注一掷”要考南京大学天文系,崇明中学校长董耀棠为他写了推荐信:“素质教育就是要造就这样一批特长明显、志向高远、素质优良的人才,这远比培养纯粹为解决谋生手段的人,要有意义得多。因此,不把胡一鸣推荐给你们,我会内疚一辈子,对他个人的发展内疚,对国家的人才培养内疚……”重温一下,令人感怀。时下,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已经十分完备,实践的案例还需要不断充实。胡一鸣的成长或许可以给教育工作者许多启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指定生产是拯救短缺药第一步
不敢发言谁之过
记 账
一城寄
追梦的孩子,我们呵护了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追梦的孩子,我们呵护了吗? 2016-03-10 2 2016年03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