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在一个古镇聚会,途经一家明亮夺目的蛋糕店,大家被玻璃橱窗内各色外表鲜艳漂亮、散发着奶油巧克力香味的糕点深深吸引,于是走了进去,各自挑选一份西点,坐在沙发上品尝。
分享完毕,两位女生主动把桌面擦净,将剩余物品丢进垃圾桶。一个女店员径直朝我们走来,她瞧着干净的桌面,以为我们没有消费,提示道:“只有在本店消费的人方能入座。”我们跟她说明情况,她不信,仍坚持要我们“消费入座”。
店里的沙发几乎都空着,纵然顾客没有消费,坐一会又何妨?况且我们已是事实消费者,大家心中颇有不忿之意。
店员见我们还不消费,要求我们立即离开座位。幸亏有一位女生端着两杯咖啡赶来解围。她是为争取同伴的“入座权”而被迫去消费的。店员见此却说:“不行,两杯咖啡只能提供两个座位,其余几位还需‘消费入座’。”之后,直至弄清了真实情况,店员才允许我们入座。
我想,有意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太多,在可能的情况下,商家在满足实际消费者使用的情况下,不妨尽量考虑得周到一些。因为这里还有着一种社会责任,比如:年迈的老人走累了,进店找个座位小憩一下,如遇上该店硬是索要入座消费,再加一个最低消费,会不会让老人感到尴尬?再如,有人在旅游中身体不适,他倒并不想喝茶吃糕,只是想歇一会,店员不予理解,统统以没有消费而拒人于门外;还有的情况是,来了两个人,一个消费了,而另一个因为没胃口吃东西,只是作陪,把他赶走,似乎也不通情理了。
其实,商家与其硬要顾客消费入座,不如根据具体情况做点免费入座的善事,让无数受到关爱的顾客自愿消费,那么,最大的受益者还能是谁?不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