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是比较低,可是保险呀,那些高收益的P2P你敢买吗?还有线下的投资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到时候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自从央行开启降息周期,投资也变得越来越费劲。一些比较稳健的投资渠道,比如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收益率不断下降,而激进型的投资渠道,比如股市、股票型基金等又波动巨大,互联网金融投资平台又良莠不齐。此时此刻,大家对如何理财都充满疑问。
可平衡收益与风险
其实,回归理财最原始的方法——配置,或许是一条可行出路。
所谓的配置,就是在多种不同的渠道之间做权衡,通过不同权重的投资,来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也就是说,不只是把资产集中在一项投资上。
理由很简单,如果在前两年,你哪怕把资产全部放在货币基金中,也可以享受到年化5%甚至更高一点的收益,而现在,恐怕4%都不到了,这显然无法满足你对资产升值的预期。而在牛市中,你把全部资产集中炒股,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每天躺着都能赚钱,但如今,市场波动较大,太过保守或太激进的理财方式都不可行,唯有多方面配置,才是上策。
掌握配置方法和原则
具体操作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来执行。比如你原本就是“激进型”选手,100%金融资产扑向股市,那么现在,不妨拿出30%的仓位,来购买一些中短期理财产品。这样,你至少可以保证这部分资产的收益能力。当市场回暖后,再杀入股市。
而如果你原本就是“保守型”选手,100%金融资产存银行、买理财产品,那么在收益率一降再降的当下,不妨拿出30%左右的资产,来选择一些潜在收益更高,但相对具有一定风险性的产品,比如基金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知名互联网平台推出的理财产品颇有看点,比如招财宝、快钱、京东金融、苏宁金融等,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收益较高,同时在风险性方面,因为有大企业做背景,更可靠些。
如果你的资产规模较大,那应该多留意私人银行或服务于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公司推出的高门槛产品,同时有意识地将投资目光从国内市场投向海外布局。
细看合同把握原则
当然,无论怎样配置,有几点原则需要把握。
首先是分散。
不同投资标的之间的相关性最好较低,像股市与股票型基金的关联性就比较高,这样的“组合”仍不可避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
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从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出发,千万别勉强自己选择高于风险偏好的投资方式,理财不只是为了收益,更是为了生活的幸福感。
第三,尽可能选择大平台和权威机构。
这样可以降低由平台本身资质问题产生的风险,比如平台跑路、倒闭、清算风险等。
最后,任何时候签约,都要细看合同,很多时候“宣传内容”未必是白字黑字的“约定条款”,尤其是谈到收益率、是否保证本金等权益问题,当尤为小心。
马里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