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围绕“她”的话题,开设“性别视角下的她改革”主论坛以及“她维权、她发展、她创业”3个分论坛。高校教授、劳动仲裁专家、企业家、媒体人等,从不同视角阐述交流性别视角下的女性发展、维权等,共同探讨妇联组织在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女性创新发展与平等共享的路径,促进女性在两性和谐发展的环境中更好地贡献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等话题。
联合国妇女署驻中国代表处官员马雷军表示,妇女地位在国际上一般有3个标准:一是政治参与力,二是经济参与力,三是社会参与力。而中国说妇女的地位,往往是说在家里的地位。他认为,社会性别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性别教育的结果。往往从孩子起就开始性别教育,比如说一个男孩跌倒了,常常说男子汉要勇敢一些;而教育女孩,通常就希望不能太淘气。国际上有本著名的书——《亚洲女性怎么丧失自信》,其中一章写中国的女性怎么丧失自信,书中认为,是性别教育导致了如今的性别区分。
在分论坛“她维权”中,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许莉特别提到,人们一直认为上海男女平等、甚至女性地位偏高,但是根据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家务劳动上,女性花费的时间仍高于男性。在《婚姻法》中,既要坚持男女两性人格独立、地位平等,同时又要充分考虑两性固有的差异,两性平等最终应该实现从形式平等到实际平等。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十大新锐青商蔡婷用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和与会者分享了“如何让自己更幸福地去创业”的心得。她认为,每件事情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其实幸福无处不在。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