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纽约亚洲艺术周开幕;3月24日,第四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也将拉开帷幕。最近几年,艺术界劲吹亚洲风、中国风,展会、艺术节、拍卖会……中国艺术家纷纷成为国际艺术舞台上最亮的那道彩虹。
如果把国际艺术界称之为“艺术蓝海”的话,2016年的头几个月,海外中国艺事很热闹。
最为宏大的当然还是今年春节在纽约举办的“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帝国大厦的灯光艺术汇,绚烂的焰火汇演,原汁原味的中国民俗,耀眼的当然还是“首届纽约国际艺术与创意博览会”。
2月6日,博览会的公共艺术展、中美艺术高校联盟展、当代艺术馆、创意设计馆、城市文化馆、公共论坛以及欢乐中国年七大板块,把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贾维茨博览馆塞得五彩缤纷,1200多件中美艺术家作品汇聚于此,从绘画作品到雕塑、装置,从传统中国手卷到互动新媒体体验,在这个不分国界的艺术世界中尝试“用艺术理解中国”。姜杰、段海康、潘公凯、苏新平、洪凌等当代艺术大咖们都来了,当代艺术馆根据绘画、雕塑、影像、互动艺术等艺术形式分为“新青年艺术展”“心河之游:中国当代艺术七人展”和“观——中国水墨艺术展”等。两国年轻的艺术专业年轻人也很投入地在现场切磋艺事、交流学艺心得。
最近一些年来,中国艺术家走向蓝海已成潮流,国际大展及顶级画廊里,随时都碰见用汉语交流的中国艺术家。
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世界三大艺术展之一)上,中国艺术家挑了大梁。主题展是该展览中的重头戏,向来被视作艺术趋势的风向标,中国艺术家一次就入选了4位,他们是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徐冰的凤凰被总策展人奥奎称为“更凶悍,更有危机感”,那只硕大无比的凤凰装置吊装动用了起重机。
双年展中还有平行展、国家馆等等展览形式,中国人参与的就更广、更深入了,有的国家馆几乎成了中国艺术家专场,从夏天到深秋,中国人、中国声音回荡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
纽约这座世界艺术之都里,画廊无数,艺术馆极多,虽然目前还是欧美艺术家的作品“当家”,但随着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响,纽约艺术市场中“中国”的分量越来越重。佩斯画廊,圈内的人都知道,修饰它的常常是“一流画廊”“典范意义”“风向标”“巨头”这些词语,它在全球拥有7个空间,其中一个在北京。佩斯画廊是亚洲艺术的坚定支持者,张晓刚、岳敏君、张洹、宋东等的作品都被画廊收入囊中,它常常在纽约为其代理的中国艺术家举办个展。
喜人的是,中国艺术家们来到海外的规模越来越大、批次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密。艺术展、双年展、博览会,甚至书展上,都有成群的中国艺术家的身影,法兰克福、伦敦、柏林、悉尼,去年的纽约中国书展,中国艺术家就试图通过“传统的复活”来阐释中国当代艺术,一时间,纽约著名的军械库被艺术填满,空气里弥漫着的都是强劲的“中国味道”。
这不,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即将再建一座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新馆,“亚洲艺术是一片沃土”,该馆发言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