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很乐意为东方美学点赞
马啸鸿 叶青宇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学家  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 叶青宇 译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艺术走向伦敦、纽约、柏林、巴黎,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因为历史上东方美学就是很庞大的系统,而不是世界艺术的填充和补位,这一点我在《蒙古的时代:元朝的视觉文化》就有论述。

  “85新潮艺术”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以介入现实的批判精神,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在作品中表达自我真实和心性真诚的诉求。他们的作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性的思考,作品里弥漫着极具个性化、差异化和原创精神的视觉讲述。用现在中国流行的一句话,叫“满满的正能量”。

  不仅如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院校中受过系统良好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他们同样清晰地知晓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他们大都具有独立判断、独立精神,用平视的、友善的眼光审视东西方艺术,有自己的独到感悟。

  我看了徐龙森在比利时皇家大法院的展览,那些气势宏大、如烟似雾的山水,从屋顶垂到地面,还拖出去好长一截,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中国人心中的“山不厌高”,而这次画展的题目就叫“山不厌高”:中国艺术总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画里画外都有味道,很奇妙。我觉得,徐龙森作品里的山水已经不是传统的山水了,另外,他的山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也很令人着迷。

  去年纽约军械库的艺术展我也去看了,里面展示了好多我很熟悉的中国艺术家,季大纯、赵要、王鲁炎、徐震、陈彧凡、黄锐、王克平、梁硕等等。我跟一位中国画廊的主人聊起来,他也谈到:国家强大,文化艺术必受关注。正因为如此,威尼斯双年展、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新水墨”、军械库艺术展,中国当代艺术家频繁地、成批地走向世界。

  我觉得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势不可挡,所以我也着手策展中国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把他们推向世界艺术舞台,像丁乙艺术展就是一例。我认为艺术家就像这个时代的通灵人,察觉到存于世界与社会中的诸多图案、趋势和变革,制造出新的绘画语言形式并将其转译,纳入到广义的文化讨论中,启示我们观察和面对不断涌现的人文概念和价值,而丁乙正是这样的艺术家。

  时至今日,我还对徐龙森的山水在伦敦亚非学院的展出记忆犹新,被山水包裹着的中国馆里让人仿佛回到了元朝赵孟頫时代;那次,我们学院还邀请了29位来自大英博物馆、牛津、哈佛等艺术史研究专家,在学院大报告厅里举办中国艺术家国际研讨会。

  我们欢迎中国艺术早日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也很愿意为这种趋势出点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广告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上海物业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家装专版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蓝海里的中国艺术很酷很帅
很乐意为东方美学点赞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C02很乐意为东方美学点赞 2016-03-12 2 2016年03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