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大剧院观“莱比锡版”《马太受难曲》后
~~~——上海大剧院观“莱比锡版”《马太受难曲》后
~~~——上海大剧院观“莱比锡版”《马太受难曲》后
     
2016年03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终归是一次历史性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观“莱比锡版”《马太受难曲》后
张可驹
齐琦 摄
  ◆ 张可驹

  前一段时间,本人有幸为3月7日演出的《马太受难曲》写了一篇前瞻,将其称为“历史性的”演出。当晚走出上海大剧院时,我先前的看法也完全没有改变。莱比锡布业大厦管弦乐团、圣托马斯教堂合唱团,既同巴赫的音乐关系紧密,都是德国的文化瑰宝。本次的指挥家施瓦泽(Gotthold Schwarz)早年是圣托马斯合唱团的成员,接着作为独唱者同很多古乐专家合作,最后自己走上指挥台,成为演出早期作品的专家;除巴赫的音乐之外,他还关注了巴洛克时期不少冷门的作品。

  这是纯正的莱比锡阵容,故称之为“莱比锡版”。巴赫生命中最后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在莱比锡度过,那里也成为他终老之地。这次是《马太受难曲》在国内首次完整演出,由这样一个组合来完成自有其不同的内涵,况且这不仅限于一个文化地标的概念,该组合的艺术水平在国际范围内也是顶尖的。但如此规格的首演,是否就包含了演出的全部意义呢?非也,我认为本次演出最核心的价值,是它真正让我们接触到了德国圣乐演出的传统。

  《马太受难曲》演绎之难,首先难在这是某种“专家之学”,合唱、独唱与乐队都有其难度,这些难度同歌剧,或交响乐的演奏又完全是两个系统。歌剧明星也能唱其中的一些咏叹调,可完整的演出要到达一个值得纪念的水平,毫无疑问就需要这方面的专家。本次演出完全可称为“专家们的聚会”,并且是面面俱到,没有死角出现。目前专精于演出巴赫作品的组合为数不少,无论英、法、荷兰的古乐名团,还是现代风格的团体皆然,但与之相比,德国传统的圣乐演奏总给人宁静悠远、自成一格的印象。本次的合唱团正处于这一传统的核心。

  圣托马斯合唱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巴赫任职之前,但久远的情况先不去管它。单从录音方面观察,我们会发现近代的国际舞台上,巴赫圣乐作品的代表性演出大致经历了这样的演进:传统德奥学派的巨匠指挥现代乐队与合唱团,以富特文格勒、克列姆佩勒为代表;稍后出现了本真思维与现代演奏相融合的思考,以上世纪50年代崛起的卡尔·里希特与明欣格为代表;差不多同一时期,纯正的本真风格——古乐演奏也逐渐成熟;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强大的现代乐队与合唱团的演出(以卡拉扬、索尔蒂的录音室版本为代表)同茁壮成长的本真演绎(以莱昂哈特、加德纳的唱片为代表)形成漫长的对峙,此消彼长,最后以古乐思维的胜利告终。今天,哪怕是现代乐队的演奏,也往往融合了本真风格的一些成果。亦古亦今的巴赫又出现了,但那已完全不同于里希特手中的面貌。

  然而在这样的流转当中,德国本土的圣乐演出,莱比锡与德累斯顿堪称两大重镇,却又是在此风格的发展之外延续着自己的风格。其中很多,也是因为在东德的历史背景下相对封闭的缘故。总之那里的两个核心团体,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合唱团与德累斯顿的圣十字合唱团,成为传统的集中体现。他们的演唱有一种不追求音响唯美,却朴素深刻,更深谙文本内容的功力。这是在教堂的圣乐崇拜中经历漫长的锤炼,积淀形成的传统,和在音乐厅中发展的思维相当不同。没有现代派的华丽,音响、情感的丰满与纵深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编制不似古乐团体那样精简,歌唱中所表现的朴素性却有独步之势。当然这种美学也同乐队部分相互影响、交融。

  在今天,“传统”一词有时甚至被视为一种局限,可在圣乐杰作的演奏中,它仍是异常宝贵的。本次《马太受难曲》的演出从乐队方面说,大致是前述亦古亦今的典型,但施瓦泽因其成长背景,能够融汇两种风格之长。在当代的格局中,呈现出莱比锡圣乐传统的精华,演出看似平易、不过不失,其中的一份底蕴却毫无疑问是瑰宝的级别。我并不担心有人认为我这么说太过分。毕竟,对比库特·托马斯、里希特、弗拉迈赫这些圣乐指挥大师的唱片,我们会发现3月7日的演出固然有很多当代的观念和手法,某些本质的精神仍有一脉相承之处。尽管没有到达那样丰碑式的高度,但今日依然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传统,面对其中的自然与朴素,夫复何求?

  本次演出的独唱家阵容又是一个没有弱点的组合,风格倾向于古乐,表现不失为一时之选,与合唱团的配合相得益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广告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上海物业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家装专版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终归是一次历史性的演出
“复活”亨德尔
江山新貌,泉眼细流(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C03终归是一次历史性的演出 2016-03-12 2 2016年03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