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加索:富豪大咖炼成记(上)
张亚雄
■ 毕加索
  ◆ 张亚雄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可能是史上最富有的画家。他的财富难以估算。没有一位艺术家像他一样能够占据20世纪的艺术史。他画风多变人尽皆知,丰沛的创造力让所有人惊叹,完成的作品多达8万件,涵盖了油画、素描、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

  他收藏了上千幅自己的油画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毕加索以一件静物画作的价钱,买下了法国南部的一栋房子。

  1906年,画商开始收购他的作品。1909年,毕加索已经雇佣穿围裙的女佣在桌旁伺候。1912年,毕加索在普罗旺斯的一片白墙壁上作画,他的经纪人认为值得把墙拆掉,然后把整幅画作原封不动送往巴黎。 

  从28岁起,毕加索不愁钱财。38岁时已经非常富裕,65岁时,他成了百万富翁。到92岁高龄离世时,他没有为自己不计其数的巨额财产留下任何遗嘱。   

  天才儿童

  1881年,帕布罗·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毕加索是毋庸置疑的天才儿童。据说他在会说话之前就会画画,从小就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10岁,他就能画石膏像的素描,跟美术老师一样好。而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美术老师,在儿子还不到14岁的时候,他看到儿子画的画,将自己的画笔和调色板交给了儿子,自己则发誓永远不再画画。

  毕加索14岁参加巴塞罗那艺术学校高级部的入学考试,正常需要一个月完成的素描,他在一天就完成了。16岁,他获得进入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的许可,此后再也不需要参加任何学院的考试。总之,当他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国家教育就已经没有可以教他的东西了。

  不过《创造者与毁灭者:毕加索传》的作者阿莲娜认为,“一天就完成一个月的考试”不过是毕加索自己捏造的逸闻趣事。即便如此,她也承认,刚到巴塞罗那的毕加索,完成了惊人画作《基督祝福撒旦》,包括同期的其他宗教题材的作品在内,都已经炉火纯青,完全不像少年画家的习作。

  浪荡青年

  在巴塞罗那,毕加索认为美院的老师教不了他什么有用的知识,他并没有好好上学。跟所有处于青春反叛期的少年一样,他结交了一些放浪形骸的朋友,混迹于被称为“不思进取、甘于堕落”的人才去的咖啡馆。 

  不仅如此,他和好朋友站在屋顶上往光着头的路人扔石头,直到招来了警察。这群少年还没少去妓院林立的街道寻花问柳。15岁那年他的作品《初次圣餐》也遭遇了失败。毕加索回顾当年在巴塞罗那美术学院生活时说道:“我讨厌在巴塞罗那那段学习生涯。” 

  16岁的毕加索来到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学院继续深造,这所学校是西班牙艺术类的最高学府,学费也十分昂贵。家族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十分看好毕加索,认为他一定会获得成功、光宗耀祖。每个成员每月省出一个银币来供养他。 

  然而叛逆的青年毕加索并未对此感到感激,而是将这种“施舍”当作负担。他瞧不起这些支援:“哼,杯水车薪”、“就这么几个钱,刚好饿不死而已”。

  毕加索在皇家学院也没好好学习,他依然认为老师“讲的都是老一套”、“都是些狗屁画家”……很快,他不去上学了,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然后去公园里画速写,也很少正儿八经画油画。

  当他这种昏天黑地的生活方式传到了老家,家里的人立刻终止了对他的接济。亲戚们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青年才配得起他们这样辛苦去供养。当然不包括他那个一直看好他、无条件支持他的父亲。 

  很快,毕加索病倒了,等病稍微好点,他非常不体面地离开了马德里。换句话说,他辍学了。

  开始赚钱

  毕加索没有理会父亲的苦苦哀求,坚决不肯回到学院深造,而是任性地开始自谋生路。

  离家出走之后,毕加索没什么钱,甚至有时没有足够的颜料来完成脑海中栩栩如生的油画。因此,他将自己第一个画室落脚在一所肮脏不堪的妓院。毕加索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这就是你自己喜欢的!不走寻常路!”

  卖不出画的毕加索一直穿一身旧衣服,被同伴们嘲笑了。他去裁缝店看了看新衣服,的确很贵,他买不起。突然幸运降临了,裁缝认出了他,说喜欢他的画,愿意送他一套衣服,代价是让毕加索为他全家画个肖像。毕加索为这次的交易非常得意。

  毕加索19岁了,在巴黎、巴塞罗那与马德里之间游荡,渐渐地吸引了一些人的关注,艺术经纪人皮尔·曼雅克愿意按照每月150法郎购买他的画作。毕加索终于可以依靠自己生活了。 

  很快,毕加索遇到了他的第一个狂热吹捧者,作家及诗人约姆·萨巴特。此人视毕加索为神祗。随后,毕加索交上一个来自名门望族的有钱的画家朋友卡萨吉玛斯,卡萨吉玛斯出钱给毕加索创办了新的画室。

  毕加索的才华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他成了蒙帕纳斯的艺术领军人物,开始穿英式的休闲装,带格子帽,不再是一副要靠着波希米亚的老套装扮来获得灵感的潦倒形象。

  里奥·斯坦因兄妹在毕加索生活中出现了,这是加速毕加索走向富裕的关键人物。初次见面,兄妹俩买下了毕加索800法郎的作品,让毕加索感觉到了自己作品的价值。

  卡恩威勒也是毕加索的大力提携者,他让毕加索和他的作品声名远扬,除了法国,光1913年就在慕尼黑、柏林、科隆、布拉格和纽约举办了画展。1914年3月2日,毕加索成功地在德路沃饭店举办了拍卖会。

  拍卖会的第一个高潮是:马蒂斯的一幅静物画拍出5000法郎,这个出价甚至比高更和梵高的最高历史出价还超出了1000法郎。接着就掀起了狂热的气氛,毕加索的《江湖艺人》卖出了11500法郎的天价,买家是从慕尼黑前来的海恩里希·汤恩豪瑟。《江湖艺人》这幅作品曾在1908年被人以1000法郎买走过。而当时的11500法郎对于一幅现代作品来说不啻天价。

  毕加索的才华终于换成了金钱。

  富豪养成

  在毕加索短暂的贫穷时期,他下定决心不再让自己买不起颜料,事实证明,他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穷过。贫困的早年生活为他以后的精明小气奠定了基础格调。

  事实上,上帝把毕加索造的成功至极。就连1929年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引起的大萧条,都丝毫没有殃及毕加索。

  美国的收藏家们都在舔舐伤口,法国的收藏家们都在囤积金银,巴黎的画家纷纷抛售手中的藏画……毕加索却仍然只出售为数不多的画作,来换取日渐增长的价钱以供养仆人、保姆、穿制服的司机、依帕诺苏扎牌小汽车,以及他已经习惯了的奢华生活。

  出版社找他给詹姆斯·乔伊斯画幅肖像,作为当年出版的《舍姆和肖恩故事集》的封页,毕加索拒绝了。他声称自己从不应约画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生死呼吸
上海童话
毕加索:富豪大咖炼成记(上)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3毕加索:富豪大咖炼成记(上) 2016-05-09 2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