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围绕着以上海与东京二个城市比较为主要题材,进行了一些系列的城市人文拍摄,很少单独去拍摄风光地貌的,所以这次去江西的三清山事先也没做什么功课,权当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到三清山那天阴雨,能见度相当差,周围人们对天气的一片抱怨声却反而刺激了我某根神经,烟雨蒙蒙的三清山,雾遮住了一切又显现了一切。变换中,每一个瞬间,明与暗,清与浊都彼此纠缠形影不离,相互分离又相互融合,正如我们生存的一个变动不居的世界。大自然的瞬息万变,无需再作多余的铺垫,我只是按下快门,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一种感觉,那就像是想起了一幅曾经仰慕的作品或者是一首应景的诗。其实,从艺术相通相融的角度来看,这是找到了一种与当下心情相似的情感表现形式。
雾霭蒙蒙中身着雨衣拾阶而上的登山者,由于背包缘故,造型更像驼背老人,视觉上更体现出一种超脱的虔诚感。当时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电影“砂器”中最后的蒙太奇平行交叉,这些当属临场“先入感”的意识范畴。
自从认识了PM2.5,知道了霾的危害之后,都市人群对雾已渐渐淡忘了,这次三清山的大雾在我镜头中无疑是久违了云雾缭绕的清虚之境。既然在朦胧、迷蒙的雨天来到了三清山,此时、此景,让我的三清山摄影成为与迷雾共存的黑白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