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日前报道称,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正在变得越来越健康,不再热衷匹萨和炸鸡。麦肯锡咨询公司2015年调查结果表明,自2012年以来,碳酸饮料和西式快餐消费在中国下降了1/5。这一趋势在其他国家也有所反映。
现在,有一种自信却是真正的,中餐优于西餐,因为无论是从营养均衡、美味可口,还是延年益寿来看,中餐的优势都超过西餐。中国人正在抛弃炸鸡和匹萨等洋快餐而回归中餐就是一种强烈的标志和信号。
尽管每个民族、每个人种和每个地区的人在食物的选择上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并且养成和形成了不同的口味,但是中餐的美味享誉海内外已是一种世界口碑。抛开这一点,仅就营养搭配、有益健康和延长寿命来看,中国人选择远西餐而近中餐,不仅是一种直觉,而且有科学的根据。过去的研究结果和中国人自己研究的结论自不必说了,现在借用与中餐差不多的日式饮食的一项研究,也足以说明问题。
日式饮食延年益寿
3月22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日本东京全球健康和医学全国中心一个研究小组的文章,得出的结论是,谷物、蔬菜、水果和鱼类、肉类的摄入平衡,可以延长日本人的寿命。
研究小组对36624名男性和42920名女性(年龄45-75)进行了详细的食物和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对没有癌症、卒中、心脏病或慢性肝脏疾病病史的参与者随访15年。结果发现,主要吃日式食物的男性和女性,在随访的15年里,死亡率低15%。原因在于,日本人均衡摄入谷物、蔬菜、水果、肉、鱼、蛋、豆制品、乳制品、糖果点心和酒精,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血管风险,从而延长寿命。以谷物、蔬菜、水果和鱼类等为主的日式饮食延年益寿主要在降低脑血管死亡率。
尽管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内容有很大变化,肉类增多,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居民的肉食消费量达到年人均46千克,超过韩国和日本,但总体而言,中式饮食还是以谷物、蔬菜、水果、豆制品和鱼类、肉类为主,与日本人的饮食差不多,唯一的差别是吃鱼少于日本人。而且,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中国人的主要食粮还是谷类、蔬菜、豆制品为主。因此,日本的这项研究如果仅限于食物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的作用而言,也适用于中国人。
然而,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和内容在近些年也引发了公共卫生研究人员的担心,主要体现为两个危机。一是崇拜洋快餐,二是饮食中的油盐量增多。好在这两种危机的前一种已经得到纠偏。
洋快餐易热量过剩
在抵制西餐的理由中,有一种理由是,西餐是“垃圾食品”。其实这并非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为任何食品都不是垃圾,只是有热量的高与低和各种营养素的多与少的区分,关键在于如何让各种食物搭配得当,从而使热量适中和营养均衡。
西餐的优势是高热量,如果只是吃洋快餐,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是,摄入的热量较多,如果不运动,就会造成热量过剩,通过生化反应的转化,让热量在体内蓄积,造成肥肝,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例如,吃一份炸鸡、匹萨和汉堡后,需要花超过一小时的健身做有氧运动和举重来抵销热量,女性要比男性运动量更大才能抵消这种洋快餐的热量。然而,一般人每天是难以达到这样的运动量的。
当然,洋快餐还有其他通病。例如,缺乏蔬菜水果,因为快餐的本质要快,大部分不容易保存的蔬菜不会出现在快餐中,只有一种生菜常用于快餐。但生菜密度极低,看起来多,却几乎都是水分,因此缺少蔬菜中的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这是饮食不均衡的典型体现。
同时,西餐的主食质量低,这是所有西餐的特点,无论是快餐还是一般的餐,主食大体是炸薯条、土豆泥、面包。土豆泥热量不算高,但是其升糖指数比白米饭高。而西餐的饮料也都质量低下,一般是含高糖分的碳酸饮料。再加上食物制作和食材的单一性,如制作上以烤、炸、煎为主,食材上不外乎炸鸡肉堡、煎牛肉堡、煎鸡肉堡、炸鱼柳堡、炸鸡块等,完全是高热、高脂和高糖的饮食,结果便是让人肥胖和诱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
由此看来,中国人正在抛弃以炸鸡和匹萨为代表的洋快餐而回归以谷物和蔬菜为主的中餐,是科学和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