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癌症已成为老人的主要死因,当癌症转移扩散至全身时,再有名的专家也束手无策。病人家属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大城市大医院大专家身上,从外地千辛万苦把病人运到肿瘤专科医院或大医院的肿瘤专科来,而医院的床位有限,矛盾十分突出。
癌症病人临终究竟在哪里去世确实是个问题。日本筑波大学的一些学者们为此专门作了研究,2016年3月28日,在网上提前发表于美国著名的《癌症》杂志上。结论认为在临终状态下,家属要求出院回家,可以毫不犹豫地立即同意。
他们从全国各地58个临终姑息疗法单位选取癌症临终病人2069例,平均年龄69.4岁,其中1582例在院作姑息疗法或支持疗法,而另外487例在家尽可能做姑息疗法。从2012年9月到2014年4月作前瞻性观察,实际上在院死亡者1607例,在家死亡者462例(有少数最后又送临终医院)。经过统计,在家死亡者其存活期明显高于在院死亡者,前者中位数存活期为13天,后者只有9天,认为死亡地点对存活期有明显影响,至少是在家没有负面影响。
所谓姑息疗法仅仅是使病人感到舒服或处理症状,如吸氧、输葡萄糖液或营养液,有疼痛时给麻醉止痛剂,给抗生素等。这些措施虽然在家不能做到或不能全做到,但在家对患者心理上有极大的安慰。有子女及亲属在旁,没有在院时周围病人痛苦的负面影响,作息时间不受医院的规定,这些都是有利于患者的。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除了养老院之外,还要建设不少临终医院。但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有一部分危重癌症病人在家倒不一定是坏事。当然对癌症等这些病,重要的是预防为主,不发病;即使有病了也能通过体格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治愈率还是可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