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孤独可能增加29%的心脏病发作风险和32%的脑卒中风险。研究人员直言,孤独已是焦虑、压力后,世界公认的威胁身心健康的因素。生活中,孤独并不陌生,只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交形式的丰富,反而造就了越来越多孤独的人,并深受其扰。
何为孤独?孤独就是渴望人际关系却得不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际关系的数量难以满足需要,所以周围没人时就可能孤独;二是人际关系的质量难以满足,没有能深入交流的人,所以周围即使有很多人,照样可能孤独。
多项调查显示,孤独正在人群中蔓延。中国人口宣教中心调查指出,高达83.6%的大学生都有孤独感;48%的老人常感到孤独;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6.9万参与者中,九成都有孤独感……
大学生处于自我认知形成的关键期,他们不得不面对“成长痛”,需要独自思考职业定位、社会关系定位等问题,孤独往往如影随形。老人对科技的掌握远不如年轻人,交流受到局限。另外,随着衰老,身体活动受限,结交新朋友的能力也会受限,易被社会隔离。因此,老人对孤独的耐受更差,带来的痛苦更深。
人们越发容易孤独可能和三个原因有关。首先,人的流动性比以前多了,这是陌生人社会的典型特点,深刻、稳定的人际关系相对不易存在;其次,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期望值变高了,越来越关注自己是否被听懂、开不开心,情感需要变高的同时,对他人的要求也在提高,满足条件者出现的几率自然就变小了;最后,社交网络的兴起虽然提高了人际关系的可及性,但深刻关系并未因此增加,反而正在减少,数量多却很表浅的网络社交,让人一断开网络就觉得非常空虚。
长期孤独者的血压相对社交活跃者高30毫米汞柱,死于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孤独还易让人摄入更多脂肪、糖分、烟酒,染上暴饮暴食、不爱运动等恶习,导致肥胖,免疫力随之下降;孤独的危害还相当于酗酒或每天吸15支烟。孤独的生活方式还使男女患癌几率分别增加2~3倍和1.5~2倍,且孤独感越强,死亡率越高。研究称,孤独可以“杀人”,它能使人减寿6年。
战胜孤独,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很重要。孤独是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机会。这个兴趣爱好不该是打牌、打麻将等需要他人一起做的事,而应是能独立操作的,比如阅读、画画、手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