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学元介绍说,“救急难”工作是要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及时救助机制,为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群众提供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一个是突出急,紧迫性与不可预测性;一个是突出难,已经关系到了基本的生存问题。”
“偷鸡腿妈妈”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大量善款救助,但就在同一个病房里,还有同样遭遇的人却得不到帮助。“这也暴露出‘救急难’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就是需要救助的群众和救助资源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困难群众未被发现,未能得到及时救助。”侯学元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苏将调动居委会、社区民警、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及时掌握困难群众底数和生存现状,加强动态跟踪。同时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报告协商、信息共享四项机制,形成困难群众动态监测、联动救助网络,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助急难对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