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苹果,能悟出什么人生哲学?
有个丈夫老抱怨自己的老婆让他没玩没了地吃烂苹果。原来,为了省钱,他们家经常一箱一箱地买回家,这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策略。问题是,时间一长妻子发现有些苹果开始有点烂,就会先挑出来削去坏的给丈夫吃,毕竟这样的烂苹果再不赶紧消灭会更烂,变成彻底浪费。如此一来,丈夫总是在吃烂苹果,直到一箱子全部吃完……
不知道这样的事平常你会不会碰到,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活中类似的案例绝不会少。出现烂苹果该怎么办?先吃烂的,还是赶紧扔掉、先吃好的?
西方社会学家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苹果定律”: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所以你将永远也吃不到好的。
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普遍的是对待剩菜剩饭的态度。有的家庭会把它们留下来慢慢消灭,这当然是不浪费或者保持节俭的习惯,问题是长久如此会怎样?可能因为一顿剩饭,影响到下一餐、下下一餐。
有一个段子,讥笑的是类似的事:某日,一人到朋友家去串门,发现天寒地冻的大冬天里洗澡时竟没有开热水器。他问为什么不开热水器,对方告诉他,因为家里有几盒感冒药,再不用马上就要过期了。就像是古代“削足适履”的故事,为了省小钱,不惜冒大风险,实在是得不偿失。
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的时候,“苦”后方知更“甜”,这是一种境界;但有的时候,“甜”后不会再“苦”,这又是一种哲学。问题是,像以上两种案例是一种很普遍的生活现象,许多人都在日复一日重复地做着老吃烂苹果和剩饭菜之类的事,更可悲的是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多不明智。其实不合适的,就应当不再留恋,以免带来更大损失。就像炒股的一门大学问,不就是“及时止损”?
有种智慧,叫做当断即断。如果你的家里有烂苹果,还会那样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