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西安小学生在机场集体看书候机的照片日前在网上引起热议:出关排队时,十几个孩子席地而坐,一字排开,安静地看书,他们的行李箱整齐地靠墙排列。照片下方有人评论:这是带队老师的摆拍,不相信中国的熊孩子能自觉做到。很多家长跟帖,称有意识地在培养自家熊孩子的素质,相信教养是家庭潜移默化的结果。
1 家庭是素质教育课堂
教养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就像莫言说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更多家长意识到教的主动性,积极寻找多种方式培育孩子的文明素质。
从事汽车销售的田恒建和妻子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只要和孩子在一起,他俩就时刻注意提醒他哪些是公共场合不该做的。“这叫反面教材教育。”田恒建告诉记者,比如有人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每次看到这种场景,自己和妻子都会及时指给儿子看,让他知道没有素质是怎样的表现。
林政带5岁的女儿去市少儿图书馆,占地不大的阅览室里,有一位妈妈高声与女儿对话,问她借了哪几本书,是老师推荐的么?林政低头问女儿:“你看,她这样说话,要是你在旁边,还能好好看书么?”女儿摇摇头。林政告诉记者,现身说法的反面教材最管用,孩子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就会有判断力,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表示,学校负责的是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若把这个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等老师来教为时已晚。
林政抓住合适的机会,让女儿认识素质到底是什么。有一次,她接到女儿幼儿园老师电话,班里有个女孩脸被抓出一道印子,对方家长来投诉。挂断电话后,她从微信群里找出那个女孩的照片,女儿看后没有作声,她就知道有这么回事了。她拨通了那个女孩妈妈的电话,当着女儿的面向对方道歉。“欢欢都看在眼里,我这么做,是让她知道纠正自己的错误是一种素质,而且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事后,林政告诉女儿,自己与女孩的妈妈互加了微信,“也是让她知道,改正错误仍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
2 家长时刻要言传身教
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后,不少孩子的不文明举止引发热议。很多父母意识到一些做人的基本素质若小时候不教,长大了很难纠正,会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有次在地铁上,王赟发现女儿坐下后自然地翘起二郎腿。她有些吃惊。“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她是从哪里学来的?后来我确认,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王赟说,“我有时也会在家翘二郎腿,孩子外婆也会。”回家后,王赟跟妈妈和丈夫来了个约法三章,“大人改了,孩子就不会效仿。家长每时每刻都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王赟在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她发现招聘面试时,很多年轻人在细节上暴露出素质缺失,这样的应聘者公司不会考虑。“你不教孩子,孩子就会被别人教育。”杨雄说,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这样付出代价。
3 诚信是孩子做人底线
在不少父母眼里,诚信是素质教育的底线。田恒建检查儿子作业时没找到英语默写本,儿子支支吾吾说不知道放哪了,田恒建让他重抄。晚上整理床被时,从枕头底下,田恒建找到了英语默写本,打开一看,68分。次日,田恒建让同事帮自己拍了段工作时的视频,回家给儿子看。视频里,田恒建如何为顾客所想,从价格到服务到整个购车流程都实事求是与顾客沟通。“拍这个,就是让儿子知道,诚信对他将来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有多重要。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
王赟女儿喜欢吃糖,要禁止她吃很难做到。王赟买了一包女儿最爱吃的彩虹糖,跟她说,每天吃一粒,做到了,下个月再给你买一包。王赟丈夫则建议女儿按每天吃一粒糖的节奏,在吃完那一天的日历上画个圈。结果,女儿每天很认真地撕日历,真的做到了爸爸妈妈的要求,没有再多吃一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