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一件蓝色的旗袍,抬起了肩膀踮起了脚,高贵的女人不会怕老……”——这是上海音乐才子李泉写给女孩子唱的《蓝旗袍》。
关于上海女人对蓝旗袍的情结,木心先生有更为深入的描写:以蓝布、阴士林布做旗袍最有逸致。清灵朴茂,表里如一,家居劬劳务实,出客神情散朗。蓝布旗袍天然的母亲感、姊妹感,是当年洋场尘焰中唯一的慈凉襟怀……
提起这蓝印花布,说来也奇怪,不过蓝白两色,却能生动勾勒绚丽世界,能让见过“世面”的上海姑娘为之常牵挂,想着要穿着它去见心上人,穿着它去“做人客”……
蓝印花布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之为“药斑布”,明代称之为“浇花布”,据说,是嘉定安亭(今上海市嘉定区)一归姓者发明。要染得一块称心意的蓝印花布,全靠这门“药斑布印染技艺”。一得“蓝”得好,必须从“蓼蓝草”中提取“靛蓝”作为染料;二得构图好,或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作为创作对象,或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描绘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三得讲究印染的技法,将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面上,干后浸染靛蓝数遍,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历经这番用心,才能染出玄妙:花纹蓝白相次,蓝的浓烈、白的纯洁;图案轮廓清晰,线条朴拙流畅,淳朴自然,而又绚丽多姿,散发出朴拙幽雅的文化芳香。
药斑布印染技艺,这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地区汉族民间的古老技艺,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