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唐彦谦在其《玫瑰》一诗中提到:“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且不说诗句的内涵,从字面上不一样的红,就说明了诗人观察力之细微。玫瑰的颜色其实是可以改变和被改变的,现代科技认为,玫瑰的色彩是可通过电压的改变而加以控制的。
瑞典的一位女科学家正在实验室里观察她的实验对象玫瑰花,令她格外兴奋的是看到了那些像蛛丝样环绕着花朵的、极细的灰色金属丝,这正是她几个月来日思夜盼的实验结果。为了培养这种“杂交玫瑰”,要先将玫瑰花卉枝条剪下,然后放入一种被称为“液态金属丝”的特殊聚合物溶液,使其吸收这一溶液。研究小组花了很多时间及精力,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研制出一种既不会伤害植物,又能导电的材料。
经处理后的花枝在重新与植株结合后,今天终于满足了科学家们的第一个目标——从花柄中伸出了许多金属丝。专家们于是着手下一步的工作:用电压调节器,改变花的颜色。目前,颜色的改变尚停留在叶子上,具体说,多几伏或少几伏电压,能使叶子的颜色变得深一点或浅一点。
人们最关心的当然是花的颜色,因为颜色与送花有很大关系,比如同样是玫瑰,但对很多人来讲,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当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绝对的象征);从友情角度而言,黄玫瑰象征纯洁的友谊;如果用在爱情上,往往被人用来表示消逝的爱情。科学家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对花农和个人养花者来讲,随心所欲地改变花的颜色将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早在1873年,达尔文的朋友约翰·伯登-桑德森便发现,植物细胞会利用电信号进行相互间的通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一发现得到当代科学家的证实和具体化。2009年,波恩的农艺家们报道了玉米的根能在植株内建立电流脉冲通讯系统,干旱过后一旦有水了,根系便立即向植株的其他部分通告解除警报。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控制植物的电信号,那么就有可能影响植物的开花和果实成熟的时间点。有的植物如榆树或金合欢树,当它们受到外界的骚扰(抚摸、敲打等)时能发出电紧张信号,这是在向邻树发出警报:赶快准备苦味素。如果将这一报警系统应用到番茄或玉米植株上,未来的农民将不用担心植物被害虫损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甚至可对植物中某些部分的细胞单独进行电子控制:通过按钮,将水、必要的糖分、激素或其他物质有的放矢地输送到专门的部分如茎、叶、花中;于是我们就可将观赏植物按观赏者的需要进行重点培养,或者让经济作物在温暖的时节发芽和避开寒潮的袭击时间。此外还可以合理安排一个果园的果实成熟时间,避免收获季节的集中繁忙。
有的科学家思维更为前卫,他们已经在考虑利用植物的电信号及其可控性,获得精确的环境数据,建立起经济、可靠的天然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