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事,想跟大家说一下,有谁知道我最早成名是什么?”上世纪80年代初以热血风格的吉他弹唱引动中国大陆歌坛新风的旅日歌手庄鲁迅,10月1日在上海大舞台激情开唱,悠扬的美国乡村音乐仿佛把观众带回到30年前,几曲唱罢,庄鲁迅用流利的上海话跟本地观众聊起家常,“我告诉大家,我最小的时候,人家叫我小鲁迅,因为着迷太极拳,我每星期天去复兴公园跟我的师傅习舞太极剑,旁观者人山人海的。”回忆往昔,年过60的庄鲁迅语气里透出感慨来:“后来太极拳我虽不练了,但太极精神一直支撑着我。我也寻找恩师寻了四十多年。想不到今朝我的恩师来看我了。”
台上的歌手语气哽咽,台下九旬高龄太极名家蒋锡荣笑得开怀,就好像当年那样,为弟子一招一式的太极剑热情地鼓掌。
暖暖的歌声响起,文体一家亲。
时隔五十年 后台相见
其实,在台上“相认”前,庄鲁迅和恩师蒋锡荣已在后台匆匆见过一面。“当时我家住的离复兴公园很近,我奶奶跟蒋老师学,然后把我带去,学了没几年就可以表演了。‘小鲁迅,小鲁迅’,那会儿我在复兴公园可出名了。”庄鲁迅回忆起50多年前拜师学艺的日子,语气里留有少年的激情和骄傲,他告诉记者说,“这些年,一直在寻找蒋老师,我只要有空就常去复兴公园找。”只可惜,1966年“文革”爆发后,太极被定为“四旧”,蒋锡荣被迫不能再教拳,转入上海市第四机床厂工作。“后来我住在松江。”坐在一旁的蒋先生淡淡地补充了一句,大弟子张克强补充说,“这一次,也是几个跟老师练功的弟子看到新闻,说庄鲁迅要回来开演唱会了,我们就上网查了,发现晚报很多年前就有庄鲁迅的报道,想着通过晚报一定能联系上他。”于是,一代太极大师蒋锡荣时隔50年,在演唱会后台见到了当年他最年幼也是最喜欢的弟子庄鲁迅。
“接到恩师的电话时,我激动得不得了,像发高烧一样,浑身发烫。”庄鲁迅难抑激动,太极大师笑盈盈地坐着说,“这么多年没见,本来我比他高这么多,今天我却比他矮了不少。“后台欢声一片。
童子功犹在 师徒皆喜
“他很聪明的,也不顽皮。”今年93岁的蒋老先生清楚地记得当年“小鲁迅”练功的努力,“我们一套太极剑,一根木剑蛮重的,他才六七岁,一遍20分钟,一次要重复来上五六遍,从来不喊累。”庄鲁迅蹲在恩师身旁说:“蒋老师,我现在睡觉的房间里,就挂着一把太极剑。”说这话时,60岁的庄鲁迅就像一个孩子,他说自己旅居日本多年,有时候会爬上屋顶,看着星星,自己练两下。
“那么来两下。”于是化妆室里有人这么说。“要被蒋老师骂了。”庄鲁迅有点不好意思,但却立马摆开架势,比划起来。功架还是有模有样,“灵额灵额”,人群里爆发出阵阵喝彩,连师傅蒋锡荣也频频点头,笑着夸说“还可以”。
“很多人就是摆摆架子,蒋老师的功夫是发自身体内的。我们太极,看着不用力的,但打完一套,浑身舒畅。”见师傅夸赞,庄鲁迅也来了精神,借起蒋先生的拐棍,即兴演示起太极剑,“连蒋老师当年练剑的声音我都一直记得,啪,啪,啪。”一招一式,引得一旁蒋老师徒弟们连连鼓掌。
太极与唱歌 互融相通
当晚演唱会的后半场,是庄鲁迅旅日后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的特色作品,这些将中国传统意境与现代演唱风格巧妙融合的作品显得雍容大气。其根据楚霸王作品谱写的《垓下歌》、根据唐代大诗人张九龄作品谱写的《望月怀远》等,皆获得满堂彩声。“唱歌本身是一种很有激情的东西,但太极精神让我保持冷静,保持如山。”在后台时候,庄鲁迅说虽然现在很少再有机会练全套剑法,但太极对他唱歌的影响延绵至今。蒋锡荣先生的另一位徒弟,上海声乐名家戚长伟先生当晚也在现场,他非常赞同庄鲁迅的说法,“太极里面的要领在唱歌上运用,真的是完全融合、相通的。”
庄鲁迅告诉记者:“你知道吗,几十年前,戚老师最早就是跟我学的太极。当时他很年轻,非常英俊,在复兴公园门口用一口上海话问我。‘能跟侬学一下太极吗?’当时我比他小20多岁,但我一口就答应了,我说‘好啊,我们交换’。于是我教他太极,他教我唱歌,算起来,戚老师也是我唱歌上的启蒙老师。”
关于庄鲁迅的演唱,“启蒙老师”戚长伟如是点评,“他的演唱会我以前就听过两次,庄鲁迅唱歌的特点可以说是饱含激情,但实则又有太极的深意,流畅,沉着。你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排除杂念,真诚地投入在音乐里,这个非常难得。”跟随蒋锡荣练功多年的戚长伟说,“庄鲁迅吟唱的时候,我会想起蒋先生讲的‘用意不用力’,想起老师的轻灵、圆转,松沉、松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