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品蟹时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和平民百姓的口中,蟹有许多别名,是对其外貌、内脏和行为的形象化描述。
蟹多足横爬,爬行时有郭索郭索之声,故有“郭索”之称。清人赵翼《醉蟹》诗中的“霜天稻熟郭索行”之句生动地描写了霜降稻熟的深秋季节蟹的活动,我中学的语文老师则戏称蟹为“郭先生”。
由于蟹的爬行凶悍横暴,蟹又被称为“桀步”、“横爬”、“横行介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其“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外骨,则曰介(甲)士。”蟹爬行时其足似划桨(古代的棹),民间又称蟹为“拔棹子”。
雄蟹的肚脐尖,称为“尖脐”,雌蟹的肚脐圆,称为“圆脐”。蟹壳内部无肠,不少文人在诗文中称蟹为“无肠公子”。《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有“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之句描述官富家的酒宴。蟹壳内黄色的膏(蟹黄)鲜美胜蟹肉,蟹又被戏称为“内黄侯”、“含黄伯”、“内黄舍人”,南宋诗人曾几在《谢路宪送蟹》中用“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樽前第一流”之句来称赞蟹黄的美味。
吃蟹时不小心,两螯夹舌,故民间有称蟹为“夹舌虫”的;蟹活动于江湖,还有“江湖使”、“西湖判官”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