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院士校友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专家、1955届建筑学专业校友魏敦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洁生产专家、1975届环境工程专业校友段宁。
“院士访谈”是此次院士回母校的重头戏。先下农村插队,后又当工人,有一天突然接通知,要从单位选拔几个人到同济大学就读,竟有幸被选中进了给水排水专业,从此,段宁便开始了成就精彩人生的历史。魏敦山读高中时的一次偶然机会,在同学家看见了建筑的图片,便产生了浓厚兴趣,考大学时就报考了建筑专业,1988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的43座优秀建筑载入世界建筑史,其中就包括他设计的上海八万人体育馆、上海游泳馆以及母校的文远楼。
同济大学正在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两位院士校友对此十分关注。作为我国清洁生产的奠基人,段宁院士对“可持续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可持续发展”并非宏观、长远的战略,而是涉及当前的许多问题,是国际竞争的热点,直接关乎我国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制度、策略、管理方面之外,关键是要发展高科技,掌握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的取得必须依靠基础研究的突破。
主持设计国内外一百余项建筑、获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生活中拥有许多兴趣爱好,爱摄影、绘画、唱歌,还是京剧票友,魏敦山院士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态度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院士回母校”活动的主题为“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坚定理想信念、规划职业生涯”。今年的系列活动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等8个城市的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三学生许可说:“本来以为院士作为学术权威是高不可攀的,没想到两位院士如此谦逊,言语那么朴实,他们的生活还很丰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感觉一点距离感都没有,也看到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