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去重庆是2006年,当地的都市女报举办了一个活动,每天请一位作家出席,连续一个星期,我是第七天出场压轴的。
就是那次活动认识了当时在女报做编辑记者的蒲梅,这次来重庆之前通过微信我和转到重庆晚报的她重新取得了联系,邀请她来另外两位朋友一起担任我的重庆分享会的嘉宾。
10年在我们身上都留下了印记。
当年带我去看歌乐山老君庙解放碑朝天门码头上喝咖啡的女孩现在已经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还和几个朋友在江边开了一个和记鲜鱼庄,请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在重庆嘉陵江边的船上吃了鱼为主的午餐,另外一个朋友是新女报的帅哥侯光辉,喜欢八卦恰好又做着流行前沿的工作,这样一餐饭一定是充满食色,非常开胃的。
和其他地方的宣传比起来,30号下午在重庆方所书店的活动场面上显得很火爆热烈,但是签名售书的环节却要逊色一些,买书看的人还是比看热闹的人少,书店的工作人员彭小姐也说这边是要差很多,而且当地人很难长久坐下来看一本书,他们总是要走来走去。我想这和当地的地形地貌应该有关系,在重庆的一个星期,我每天忽高忽低穿行在魔幻一般的城市里,经常出现各种电影画面,这种立体感觉,丰富的建筑层次,人的状态的多样性都在一个世界里并行,人很容易眼花缭乱。
因为外面太热,我经常躲在旅馆的房间里读成都诗人文康送给我的诗集,他的诗里有我认识的很多朋友,看着诗就如同看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很有意思。
成都那样平行单调的世界让人心静,可以往深里思索,而像重庆这样的地方,又大又野,你很难想象这个城市温柔起来安静的样子。
离开重庆的前夜,朋友带我去南山一棵树看了夜景。
两个人打车穿过三个区,漫长的路,上山下山的,买了六十元票,终于在人群之中看到了几眼著名的夜景,拍了几张照片,夜色中的重庆灯光璀璨,如同东方明珠,到处洋溢着希望与梦幻。远处江上的支架桥,近处山上的灯与塔,树影衬托出一个不再魔幻而是变得秀丽和端庄的重庆。
在这个地方我感受过几年没有体会的夏天的热,也迷恋它的抄手和牛肉小面,那些遥远的梦想今年终于用一个月的时间亲近它,一切变得越来越真实,可爱。
现在我又离开了成都,重庆,青海,我用文字来永远留住它们在我的记忆里。
谢谢一路上所有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