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秋天,相遇一片银杏海
梁晴
  梁晴

  说到银杏,先就想起了儿时居住的据说曾是张爱玲外祖父家的宅子,院子非常大,花木绿地气韵开阔。秋木萧瑟之际,池塘边的银杏树脱颖而出,一夜间数幢楼的窗子被它的明亮穿透。银杏落叶的“扇”柄姿态各异,夹在课本里,久不褪色。

  后来在中国银杏之乡泰兴插队,记忆里更多的是收获季节里弥漫的银杏果肉腐烂味。农民那时穷,不舍得享用门前三五株银杏的果实,我离开泰兴时,乡亲们赠我的只是块银杏木砧板。

  南京城里不乏漂亮的银杏景观,离我最近的是东南大学面朝北极阁的一条人行道,往常我骑自行车经过,深秋时节我步行,萧萧落木以半透明的金黄在蓝天下飘洒,童话般不真实。

  然后我要说到今年深秋所受到的震撼——无与伦比的银杏海在邳州扑面而来,汪洋恣肆。

  “出门无所见,满目银杏园。”这是指的一般意义上的古邳州,可是从高处俯瞰三十万亩的银杏森林,那已不是一般的感官体验。阳光下我眯缝双眼,设想每枚扇形叶片均发出细碎的金属声,那将是何等销魂的金色海啸!

  银杏森林的黄,着色的应是水彩而不是油彩,只因这片森林还相当年轻。而真正堪用油画刮刀体现的,似惟有植于北魏正光年间白马寺遗址的古银杏树。这株高20余米,树干须三人合抱的老银杏,枝叶覆盖面积达272平方米,每年的果实收成,依然不低于6000多元,自然落下的果实,任人随意捡拾。

  倘若这株经历过1500年风雨沧桑,见证过若干朝代兴衰的古银杏,此刻也能与我一样驻足八层高的大楼楼顶,我不知道它会对自己子孙的无穷尽感到错愕,还是对前无来者的悲凉心怀感伤。

  在最富盛名的银杏林时光隧道前合影,陪同者们打趣,说几位女作家在进行时光穿越。

  我忽然找到思绪的立脚点。

  邳州的古银杏,除却1500岁的老祖宗,尚有1200岁的姊妹树及植于元末明初的600年树龄的曹楼观音树,如今它们全都卓然傲立,姿容不老,每年盛夏布一片浓荫,每年秋来结一树繁果,每年深秋披一袭璀璨。林林总总的银杏前辈与今天遍地葱茏的幼株并存,沧海桑田的概念对于它们,没有意义。

  也许在这些银杏树的眼里,所谓的时光隧道,不过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慰藉。相对于大自然,我们每一个人类的个体都不过是稍纵即逝的过眼烟云。迟暮美女也好,末路英雄也罢,往日已不可追。

  不能不敬畏银杏树。

  不能不敬畏天地造化的一切生灵奇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大网购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互动/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广告
当好自然之子
学艺先做人,艺术中的黑与白
篆刻
佛罗伦萨街景(油粉画)
这个秋天,相遇一片银杏海
胶东纪游
三次聆听冰心大师的教诲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这个秋天,相遇一片银杏海 2016-12-20 2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