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售价仅为9.9元的新型定位贴,很可能拯救一个濒于崩溃的家庭。近日,国内科技企业钦家网络以“让爱回家”为主题,发布了最新研发的定位贴系列产品。根据钦家CEO朱宗汉的介绍,这款柔软的贴膜可以被视为可智能穿戴科技的平民化初阶版本。诞生于美国研发实验室的定位贴,表面附有高分子聚合热熔胶膜,仅仅需要经过8秒的高温熨烫就能牢固地贴合在衣物、袜子等织物上,即便暴力式洗涤10000次也不会脱落。任何app都可以扫描定位贴上的不重码加密二维码,而一旦这些二维码被扫描之后,定位贴所在的位置信息会被实时推送到绑定的紧急联络人的手机app和短信上。
千年之前,孔子的《礼运大同篇》已经表达了让“老有所依”、“幼有所长”的社会理想。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特别的关爱、扶持与依靠,在这方面,设计师大有可为。
“中国每年都有数十万的老人和儿童走失。由于缺乏简便有效的寻回途径,能重回家庭的走失人口比例少之又少。我身边也有人遭遇这样的噩梦。而现在,有效而廉价的追踪寻回的定位工具相当有限。太过昂贵会让这些家庭的状况雪上加霜。”朱宗汉坦言,这是他研发定位贴的初衷。如果在老人和孩子的衣服上熨上定位贴,就能为他们的回家之路增加一份希望。“我们还会继续升级产品,实际上,我们已经在研发无线射频的定位贴,届时不用手机扫描,只要终端捕捉到射频波段,就能找回走失的家人。”而定位贴的基本款售价是普通百姓都承担的起的开支。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设计师不是追求产品炫酷的外观,就是在探秘手工艺的路上一骑绝尘。然而,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设计团队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像钦家网络一样,用设计带给老人和孩子以实实在在的关爱。
感同身受的经历,让中国台湾设计师姚彦慈把目光投注于助老餐具设计上。她的外婆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后,逐渐丧失自主能力,连吃东西都变得很困难。回想起小时候,是外婆手把手教会她用筷子吃饭,姚彦慈看到外婆如今的样子,内心格外酸楚。她特意挑选了诸多鲜艳的颜色,打造了专门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定制的20头餐具。虽然看着和孩子过家家的玩具无异,但这套名为Eatwell的餐具暗藏了不少玄机,能大大提高进食效率。比如,汤匙、叉子的手柄角度经过精确计算,只要单手握住就可以进食。而盘子和汤匙的弧度刚好可以吻合,从任何一个角度喝汤都不容易洒出来。碗的其中一侧呈直角,可防止食物泼出。杯子内部的高低差,让吸管比较不易滑动。鲜艳的色彩一方面能让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也降低了他们辨识和记忆餐具的难度。有了这套餐具,老年病患可以独自用餐,无需旁人喂食,生活质量和尊严得到了保证。
衰老,除了皱纹烙印在皮肤之外,还意味着记忆力衰退,身体的体能和机能下降,这都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除了进食可能需要特别关照之外,出行、登高时也时不时需要旁人施以援手。一些老人正是因为如此,不愿意出门或者尽量减少出门的频率。殊不知,长期不接触社会,反而更容易引发身心问题。
为此,专门从事智能设计的DDStudio公司特意为行走不便的老人定制了一款步行辅助车( Pedestrian Assistive Technology)。碳纤维材料的构造轻便、坚固,具有极强的承载能力,能在行进时成为老人的依靠,减少关节和踝骨的疼痛感。考虑到老人可能会对这种功能类似拐杖的步行辅助车产生抵触情绪,设计师李安妮·斯特索尔(Lee-Annie Stossell)特意将步行辅助车设计成了购物车的样子。当它闲置不用时,还可以收拢节省空间。李安妮说:“我们设计车的初衷是希望老人能到户外多多走动,就像人们出门购物一样随意、轻松,没有负担。”
而设计师沈东军和金圭丽则对拐杖做了另一番改造,让它另具功能。名为“第三时期”(Third Age)的拐杖看似稀松平常,其实拐杖头上嵌着一个放大镜。当老人拄着拐杖出门逛超市买东西,即便忘记佩戴老花眼镜,顺手拿起拐杖就可以看清楚货架上的标签。凭借这个“微不足道”的设计,两位设计师还斩获了一枚红点设计大奖。
由韩国设计师金美妍率领的四人设计小组制作的手持自动扶梯,针对的是没有条件安装电梯的旧宅。只需要安装专门的电梯扶手作为滑动轨道,老人就能依靠三脚架形状的扶手自如地上下楼了。这款扶梯能够普及,可能会解决老人普遍头疼的上下楼问题。
另一位细心的女设计师娜塔莉·蒙纳塔(Natalia Mona Tjahjono)细致研究了老人如厕的问题发现,市场上的标准制造、特定高度的马桶可能并不适合推荐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使用。但无奈,很多时候,他们未必能找到合适高度的马桶。为此,她特别设计了一款可调节高度的马桶支架,椅子的造型,腿部可以进行伸缩调节的设计,为这些人的如厕带来了一些方便。娜塔莉坦言,在她进行产品研发时,身边也有一些朋友不太理解她在做什么。“对普通人来说,上厕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对那些没有旁人照顾的高龄老人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只有体验过这种感觉,你才会明白这样的特殊设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不难在市场上找到诸如更容易拧开的水龙头式瓶盖、拿住手柄往下压就能自动站立的“不倒翁”扫帚、带着放大镜的钢笔等特别为老人设计的产品。
“如果设计少了关爱,就缺乏了应有的温度。”红点奖主席彼德·扎克(Peter Zec)表示,在未来,这些呵护特殊群体的设计将会变得越来受关注。“其实,要做这样的设计并不难,关键是用心、细心的观察,还有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时持之以恒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