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寒潮的来临,让出租车更加难应招和预约了,回家探亲或者出门旅行的人打开订票页面票已经几乎售罄了,而手头的工作也越来越不想做了,似乎一切都可以等到过完年再说……
而伴着鸡年春节而至的,还有一首迅速刷屏朋友圈的合唱《春节自救指南》。
不登大雅之堂的棉毛裤在高雅殿堂上合唱了出来,看似随意的吐槽精心地安排进旋律与声部,小人物的无力感搁置在技术严谨的结构和正襟危坐的场所,最为两极的最不匹配的偏偏放在一起,极富喜剧性。和彩虹室内合唱团之前的《张世超,你把我的钥匙放哪儿了》和《感觉身体被掏空》相比,《春节自救指南》的角色代入感和声部之间的冲突都加剧了,难怪接受采访的词曲作者和指挥金承志常常要回答一个问题:何时打算做音乐剧。
无论是否有相关的音乐剧问世,“春节自救”都是个IP。这个IP在之前几年的互联网上有所酝酿,比如去年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又被举报为作假的帖子,“上海姑娘跟江西男友回家过年,看到第一顿饭后决定分手”,比如前年多篇关于是否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三四线城市发展的文章,春节所意味着的,不仅仅是团聚、欢乐和温馨,还有代际矛盾、城乡差别造成的不得不面对的价值观冲突,春节提供了最好的情境让一切爆发或隐而不发。回家的路上,有终点上那盏守候的灯,也有一路上的不安心绪;回程的途中,有对陌生未来的忐忑、也有对逃离熟悉的窃喜。这就是要“自救”却也无解的春节,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它是时代焦虑的释放剂,它也面对着新的生活方式的冲击;它维系着以血缘为根基、以亲情为纽带、以亲戚为社交中心的熟人社会的默契,也受到更加尊重个人、个体和个性的新规则的挑战。
因此,去年那则“上海新娘”的新闻虽不真,但带来的关注和各种观点并不假,一如曾经的那些网文引起的尖锐而热烈的讨论。《春节自救指南》的走红并不出乎意外,意外的是,这个IP竟然还没有产生别的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舞台剧,无论是轻喜剧的、黑色幽默的,还是生活流的、日常化的。
又一个春节即将过去,这个春节,你“自救”了吗?而下一个春节,纠结继续,神曲之外,会有别的作品吗?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