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星期五”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在力推这项计划的安倍政府看来,显然是“买买买”,希望以此刺激购物、餐饮和旅游等多领域消费,以提振低迷的经济。
从理想效果来说,“超值星期五”不失为一项富有野心的计划。休闲时间和消费存在关联,根据东京第一生命研究所经济学家测算,如果大多数上班族能参与,每个“超值星期五”有望增加1200多亿日元个人消费。为此,日本经济产业省甚至追加2亿日元预算用于宣传推广,希望企业支持配合。
首相安倍也试图以身作则。据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第二个“超值星期五”,安倍前往富士山附近的别墅度假。而在2月开始的首个“超值星期五”,安倍下午3点左右就“准时”离开首相官邸,欣赏了迷你音乐会和电影短片。
那么,有多少日本人开始享受“超值星期五”呢?从调查数据看,计划的实施恐怕难言乐观。
首先,申请加入这项计划实施范围的企业仍然有限。根据“超值星期五”推进协议会上月公布的调查结果,目前全日本共有4512家企业声称愿意尝试,然而媒体披露只有130多家最终付诸实施。
其次,日本人对这项计划的认知度和实践度仍然不高。市场调查公司INTAGE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受访者在第一次“超值星期五”提前下班。而在另一家公司的调查中,有近七成受访者表示“没有过‘超值星期五’的心情,并不打算提早下班”。
有分析人士认为,排除企业逐利的偏好,对经济的悲观预期阻碍了更多日本人选择“超值星期五”。
由于长期不景气,进入新世纪后日本薪资几乎没有增长。“安倍经济学”前景不明,其标榜的“三支箭”似乎也并未在多大程度上改善普通人生活,于是“捂紧荷包”仍然是日本人的日常。路透社算过一笔尴尬的生活账:丰田公司中级技术人员月薪36万日元,今年涨薪幅度0.36%,每月多拿到手的1300日元仅仅够在丰田总部附近的名古屋买一碗当地特产猪排饭。于是,日本网民的吐槽就可以理解了:“早下班,工资会不会缩水?”
而在选择“超值星期五”的人群中,闲散地待在家里成了不少人的“度假方式”,折射出日本社会的真实情绪。《东洋经济周刊》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善也迫在眉睫。该杂志日前刊文,专门探讨德国人是如何富有意义地度过大量余暇时间。“在德国,星期五下午办公室里是空荡荡的……讨论悠长假期,是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之一。”相形之下,“日本从明治时代以来便形成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更是盛行“加班文化”,劳动环境恶化,职场关系和社会人际交往均现疲态。
近年来日本面临少子化及过劳死等严峻社会问题,“超值星期五”的推出被认为含有社会因素的考量。在“宽松一代”走上职场后,不惜一切代价、以成果主义为传统特征的日本职场价值观也在发生悄然改变。但目前看来,“超值星期五”的实施仍然面临挑战。
本报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