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康书记”已然是新晋网红,年轻人正用他的各种表情,在社交软件上表达不屑、调侃、愤怒和激动。京州市委书记严格来算,只是《人民的名义》的男四号,可见这部反腐正剧之红之火,之受到老老少少的真诚喜爱和广泛认可。编剧周梅森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聊起了从一摞剧本到一部电视的甘苦,以及他心中的李达康们。
A 吴刚的演技“震惊”了我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很多犀利的、精彩的台词,以及深沉的、精湛的表演,尤其是一众老戏骨们的出色发挥,让不少年轻观众都自觉在社交媒体为这部正剧摇旗呐喊。“网上的讨论我每天都有看,有人说陆毅演得太用力,但要我说,真不是陆毅演得不够好,而是‘老家伙’们太厉害了。”
讲起这些“老家伙”,周梅森神采飞扬:“我第一次在片场看到吴刚的表演,震惊,真的是只能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非常精准的表演,节制但很松弛。”作为编剧,周梅森颇有几分豪爽,“要知道是吴刚能来演李达康,我起码要给这个角色再多写几集戏。他太厉害了,那场‘懒政’的戏,18分钟,一条过。我都想给他写一篇《吴刚表演艺术论》了。”
“张丰毅也是难得的好演员,懂行的都知道,反派和性格突出的角色容易出戏。这样一个形象正面的省委书记最最难演。尤其,角色需要,他还不得不讲一些官话、套话。”周梅森并不讳言,他最初去片场督工的时候,张丰毅也嚷嚷着自己的台词过于官气,“最后出来的沙瑞金,给我很大的惊喜,非常到位的表演,一个具有亲切感的好书记、一个不会把老百姓拒于千里之外的好干部。”
不过,给周梅森和观众最大惊喜的还是侯勇,“本来这个角色我想找的是范伟,时间合不拢,于是找了侯勇,没想到上天眷顾我们,给剧组这样一个好演员,简直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侯勇那两集的表演。”
B 也犹豫过拍不拍现金墙
侯勇饰演国家某部委处长赵德汉,败露之前,呼噜呼噜吃着炸酱面,满嘴党和人民;败露之际,他吓得走路软了腿,被架着才踉踉跄跄进了别墅;败露之后,一张无助、悔恨、害怕到变形的脸,还有那句“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为观众生动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小官巨贪形象。剧中最触目惊心的,也正是在赵德汉豪宅里发现人民币墙壁的那一幕,这个人物的原型取自2014年落网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专案组在他藏钱的房屋里发现数量惊人的现金,包括人民币、欧元、美元、英镑和港币,共折合人民币2亿多。参与清点的5台点钞机14小时连续运转,其中1台当场烧坏。“你能想象煤炭司的副司长家里藏着2亿多的现金吗?魔幻吗?太魔幻了。你想都想不到,2亿多是多少?我们拍戏的时候算过的,2亿多的钞票能码成什么样子。当时我们也犹豫,这个场景到底做不做?后来一商量,还是要做!现实的生活已经这么魔幻了,你不敢把这个魔幻真相拍出来,就跟观众没有契合感。”周梅森的激情,几乎喷薄而出,“我写过不少反腐题材的小说。腐败分子比我有想象力、创造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腐败事件,远远超出一个作家的想象。除非有一天,权力彻底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那时候我就要苦思冥想了。”
C 真的敲坏了六个键盘
“这两年创作力度比较大。”周梅森嘿嘿地笑了,此前有媒体报道说,整个创作中,作家足足换了6个电脑键盘,他连忙给晚报解释说,“我用键盘打字手势不标准,基本就是一指禅,非常用力,特别费键盘。打字速度得跟上思维的话,就键盘不能有一个按键出现卡壳,否则我的脑子也会卡住。”于是,只要有一个键坏了,周梅森就会换掉那个键盘。
“但话说回来,这两年也的确都扑在《人民的名义》上了。”周梅森告诉作者,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找到他之前,一部反腐题材的小说断断续续已经写了20万字,“只是还没完结,也就还没去谈版权和影视改编。”他自信满满地说,“接的时候,我就很有底气。我能做好,因为我有激情,更有准备。”
于是,剧本和小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写的电视剧剧本,大概花了半年,60万字,然后他们开始建组,我埋头继续写小说。等到剧组正式开机,也就是去年春节的样子,我的小说也差不多写完了。”六个键盘之外,是周梅森近30年政治题材小说和电视剧本创作的丰富经验;是曾经挂职徐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深入一线对于权力运作的洞察和体悟;是哪怕如此经验丰富,周梅森为《人民的名义》依旧多次前往检察机关和关押腐败犯罪高官的监狱收集素材,花了大半年翻阅大量案宗和卷宗,获得一手素材。
“但我很早就打定主意,这边电视剧过了审,那边小说才出版。”虽然如今小说各地卖到断货,但周梅森解释说,捱到去年年底才出版小说,“真不是要有意蹭电视剧的热度。”
D 实际等待了足足四个月
聊起“过审”,周梅森表示,他的前作《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先后修改了许多次,《绝对权力》更是差点被“毙”,这一次《人民的名义》也并没有外界传言的“尚方宝剑”,没有什么上级授意(除了最高检影视中心下发的项目授权书),没人打包票一定能过,送审前他做好了要大量删减和反复修改的思想准备。
据周梅森介绍,本剧前后等待了足足四个月,远远不是有些媒体说的“10天拿到许可证”。
最高检反贪局提了66条意见,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提出包括职业、习惯、侦查手段、层级、办案方式在内的各种专业意见,让制片方做出调整。广电总局给出3次意见,主要是台词和表达方式。“不过,总局的确只用了10天,这样说来,也是事实。”
周梅森终于流露出几分自得,他告诉晚报,“他们都带回家去看,熬夜看,各个审委都真的是这样,一个礼拜就把55集全部看完了,看完了大家给提意见,基本上都是非常肯定的,当时给出了‘气势磅礴,石破天惊’这样8个字的评价。”尽管如此,《人民的名义》先后经历四审,拿到广电总局的“出生证”后,还捱过了地方广电和地方省委宣传部的考验,“真讲起来,也是鼻青脸肿”。
E 要给观众“剧透”一下
“在我的小说里,从老省委书记,到现任的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法院院长、市纪委书记,有一大批职务犯罪分子。”周梅森很骄傲自己直面中国社会的勇气,“按理说不该剧透,但有一个事情要跟观众好好解释一下。因为要制造悬念,这几天大家可能还分不出好人坏人,剧里公安系统看起来从上到下都像是坏人,还有网友调侃说这是因为最高检抢占了先机,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他进一步剧透说,“其实大家看下去就会知道,市公安局长赵东来是个正直的好人。而检察系统也有坏人,京州市检的一把手是就是个贪官,当时送审最高检也有点担心,但他们都笑呵呵地说,‘不用改,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啊。’”
写了几十年政治题材的周梅森诚恳地解释说:“一方面是不能给广大公安干警的工作带来困扰,另一方面,也是我反复强调的,凡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腐败,凡是有权力不受监督的地方,必有腐败。”他顿了顿,不无痛惜地说,“我们近些年的文学创作、文艺创作,很多人对现实生活没有起码的关注和思索。我想这次《人民的名义》能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是因为我始终非常关注当代中国和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