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商圈”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联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共同担任活动指导,实行“一店一方案”。30家商业设施按其客群定位、区域特点、品牌风格的不同,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艺术输送方案。人们可以在不同商圈找到属于自己的“会客室”“生活区”和“艺术厅”。
鼓励“文商联动”,上海此前也做过多次尝试。2013年“环球港公共文化空间”,成功打造商圈公共文化的首个示范点。“2014奔牛·上海大型城市公共艺术展”推进新型城市艺术,让商业空间进一步释放,同时也激活了文化生态;2016年,上海出台《上海市促进新消费发展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的行动计划》,鼓励一批展览、演出、节庆等文化项目与商圈、商街、商场联手,形成一批品牌化文商联动项目。
创新的“文商结合”新模式,不仅是经济成长与文化发展的交点,也是上海形成独特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经验的摸索。商业与文化的拥抱体现出海派商业开放、包容的精神。如今,上海已经迈入万亿级消费城市规模。“商业+文化”的模式不仅带动消费供给、行业联动、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开创并推动一种经济文化环境的“艺术主题业态”。“一流的城市不但要有一流的经济,也当有一流的文化。”上海艺术商圈的建立,将使城市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也是海派文化丰沛蕴藉的再现——艺术不再是装饰,而是都市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