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人机到田头喷农药显身手
■ 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在金山廊下麦田飞防作业 陈旻成 摄
  从航拍摄影、快递送货,到环境监测,无人机已不是新鲜玩意儿。但当科技遇上农业,却又带来新的惊喜。近日,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飞入沪郊农田,为农作物喷洒农药,以高效率、少污染、低成本,备受农户关注与青睐。

  金山廊下,连片的良田一眼望不到边,只见六架八旋翼的无人机同时升起,缓速飞至距离地面2米的上空,将经过雾化的农药洒向麦田。每架无人机喷洒直径达到5米,一个来回覆盖面积为5米×180米,换句话说,打完一亩农地,只用不到一分钟。

  “太快了!不敢想象!”本地种植户唐小弟难掩兴奋。正值小麦“一喷三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植保作业都依赖人工,背着沉重的药箱穿梭田间,不仅效率低下、耗费农药,而且容易中毒、发生危险。

  “无人机植保的效率,相当于人工喷洒的40-60倍。以大疆MG-1S农业植保机为例,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40-60亩田地,一天可达340-570亩。”大疆创新全球农机销售总监曹楠介绍,得益于精准的自动路线规划,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人员与农药的接触,提升喷洒安全性。

  “多、快、好、省,是无人机植保的最大优势。”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研究员牛庆良看来,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航空植保作业面积比例明显偏低,行业前景可观。

  不过,与消费级产品不同,将无人机运用到农业领域面临更多挑战,培训专业的“飞手”便是其中之一。承接本次作业的心意植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海霖坦言,专业飞手紧缺,已经跟不上飙升的飞防植保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现场的六名飞手中,二十出头的张文浩是来自金山本地的“农二代”。每到农忙时节,他常协助父母打药,对那份劳累与艰苦记忆深刻。去年,偶然接触到植保无人机,他便迫切希望将这项技术带回家乡。“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无人机带到田间地头,让老乡看见实打实的效果,用科技力量帮助更多农户。”

  去年,大疆成立UTC“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提供专业的植保无人机培训,颁发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的无人机操作证,而上海分校就位于金山廊下。“80%的学员都是85后年轻人,不乏本科、大专在校学生,他们上山下乡植保创业,成为了现代的科技农民,助力农业现代化。”

  目前上海共有7支无人机飞防植保队伍,专业飞手近30人,已在沪累计作业面积2万亩次,喷洒对象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茭白、菱角等不同作物。而在金山,就有3支飞防植保队。金山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关注植保无人机在全区的试验与运用。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熊雪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专题报道发展篇
   第A03版: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专题报道发展篇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影视/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无人机到田头喷农药显身手
崇明东平森林公园万株“春枫”得意
奉贤水稻插秧早
南汇8424西瓜集中上市
郊区新事
“布痴”何永娣和她的土布博物馆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7无人机到田头喷农药显身手 2017-05-07 2 2017年05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