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间四月听乡音
潘建龙
  潘建龙

  江南四月的雨总是那么多情,欲止又起,嘀嘀嗒嗒,连绵不断。

  当我沿着川沙镇南市街湿漉漉的石板路跨入内史第时,雨又紧随而至。不一会儿,内史第天井(庭院)挂起四方的雨帘,在屋檐下的青砖地上激起一串串亮亮的水花。

  站在屋檐下,雨中的一地青砖、一屋黛瓦,会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浦东人勾起早年浦东民居的旧影俗事。

  走过黄炎培生平陈列室,驻足“宋氏家族在川沙”展室,视屏滚动播放着宋庆龄参加国务活动的画面。此刻,宋氏的一口浦东乡音,在1952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上传播:

  “这次会议是一格(个)威(伟)大的,具有举世意尼(义)的事情,它给于吾(我)们一格(个)机会,使吾(我)们能够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完成一格(个)极(绝)端(对)重要的任务。我们在这里叙(聚)集一堂,再一次充分地证明,成(人)类是一定能创造和平的……”

  许多次听过宋庆龄的讲话录音,然而在内史第,在江南四月的春雨中,听着宋庆龄的乡音,别样感动在心头。

  乡音是出生地给人打上的不可磨灭的烙印,乡音是游子对于家乡永恒而温馨的记忆。此时,我一个土生土长浦东人,沉浸在一位伟大女性的乡音里,努力追寻着一个多世纪前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希冀在内史第深处,在川沙镇街口、弄堂,找到那份悠远的乡情,那一串孩提时代游戏的笑声,乃至一行沾满泥土芬芳伸向远方的脚印。

  “阿呀,宋庆龄刚(讲)格(个)闲话那能忒伲一样咯!”一位刚进门的中年女性打破静寂,无不惊讶地脱口而出。我微笑着询问,她爽朗地回答,“吾伲是浦东人,屋里厢住啦曹路镇。”在惊讶女性的背后,是否蕴含着一种认同、一种联系?是否在她心目中已经认知“宋庆龄忒伲一样讲浦东闲话,是伲格同乡人!”

  屋外,雨还在飘飘洒洒,新川路上梧桐树在春风里婆娑。屋内,我的心情如细雨似微风,在老街的小巷里纷飞。类似这位女性的惊讶,在内史第里大概每天都会发生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宋庆龄在浦东川沙内史第生活了10年。在以后的岁月里,她留学美国,接受西方教育;与孙中山结为夫妻,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奋斗不息。一生历经多少世事坎坷,风云变幻,然而不变的是浦东乡音!

  1955年2月14日,黄炎培在日记里写道:“夜,中苏订约五周年,苏联大使召开庆祝大会。主宾席我乡浦东人有三:张闻天、宋庆龄(和)我。”

  雨终于停了,一缕阳光透过木格窗洒落在地板上,特别的鲜亮。

  “这次会议是一格(个)威(伟)大的,具有举世意尼(义)的事情,它给于吾(我)们一格(个)机会……”宋庆龄的浦东闲话再一次在内史第响起,熟悉而又亲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扶贫攻坚·上海实践
   第A05版:扶贫攻坚·上海实践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科艺T台
   第A17版:科艺T台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0版: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董桥书房剪影
人间四月听乡音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填好的调查问卷
中医埋线真能想瘦就瘦?
花样年华·夏(重彩画)
童谣,终身咀嚼的味道
新民晚报夜光杯A25人间四月听乡音 2017-05-24 2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