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小区向居民发放了一份小区的《社区建设情况调查表》。让居民哭笑不得的是,调查部门不辞辛劳地把全部答案都事先用笔圈好了,要求居民按圈好的答案回答即可。而圈好的答案,都是最高一级的答复,满意、知道、经常参加、同意……连个比较级的答复都没有,更不用说“不满意”、“不同意”之类的答复了。
另一种实名制调查同样叫人看不懂:物业、业委会等小区机构发给每家每户的调查表上,都事先写好了各户的门牌号码,再请你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在双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下,有多少调查居民愿意直言不讳提出意见?我想肯定少之又少,最多提点希望和建议罢了。试问,这样调查出来的结果又有多大可信度?这样统计出来的数字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以为,开展民意调查也好,完成要求的检查也好,还是应挤干水分,实事求是。而上级主管部门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听汇报,看报表,而要多下基层,多作暗访,从而听到一线的真实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