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古城奉城,筑城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与山西平遥古城(洪武三年)同时代打造,是上海唯一的围城古城,距今已630年。1937年,被日军炮火狂轰乱炸,仅剩经修缮的北门和奉贤万佛阁还能隐约透出当时的繁华。如今,80年前的古城风貌、民俗,在一幅钢笔画中“重生”。
近日,记者在黄根裕的画室中,看到了这幅长2米、宽1.1米,名为《九月初二奉城古镇庙会图》的巨幅钢笔画卷。画中描绘的是抗战前夕的一个九月初二,奉城古城赶庙会的日子。镇上一户富裕人家嫁闺女,四名轿夫抬着花轿走出南门城外,亲友们便伸出竹竿放起鞭炮来,装满嫁妆的迎亲船则早已在码头停靠多时。城内的南北十字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店舖里挑选着上海的洋货、苏杭的绸缎、两湖的茶叶、杂货、土产品。在奉贤县署衙门前,还有舞狮队、滚灯队在此地表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画卷不仅完整展现了奉城古城的全貌,细腻的钢笔画更是将许多古城细节表现得丝丝入扣。不仅人物的动作神态栩栩如生,甚至连城墙上评弹海报中的文字都清晰可辨。黄根裕说,画这幅画他整整用了两年时间。为了能更准确记录、更精确还原出一个“活的”古城,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收集古城史料,到实地采风,对现存的古迹、古民宅进行速写记录,并且找到多位老人口述古奉城的细节。
今年55岁的黄根裕是奉贤一位有名的美术设计师,2000年以后开始大量创作钢笔画,创作主题多为江南水乡被人遗忘的古村镇。这次“复原”奉城古城,是缘于他与奉城的渊源。“我的妈妈是奉城人,我从小就在奉城长大,每一个弄堂都有记忆,这个上海唯一的围城古城,真的不应该被人遗忘。”黄根裕说,画中出嫁新娘的原型就是他的母亲,因此鼓舞他坚持完成这幅画作的,除了乡愁,还有对已经故去母亲的思念。
黄根裕告诉记者,钢笔画起源于西方插画艺术,只通过单色表现,极具历史厚重感。但难点在于不能修改,对绘画基本功要求极高,因此专攻此类画种的人不多,他自己则是上海唯一一个用钢笔画复原消失古城的画家。“我希望这幅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能成为人们了解奉贤历史的窗口。” 黄根裕说,相比艺术价值,这幅作品的历史价值同样重要,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他的精心考证,大到古城布局、风俗民情,小到人物衣帽穿着、一草一木都能说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由于场地有限,目前这幅画作只能在他的画室中存放,黄根裕希望有朝一日这幅作品能面向公众展出,让更多人通过钢笔画艺术重新认识奉贤历史,以及亲眼见证这座失落古城辉煌的往昔。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