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家历时两年速写古宅还原老人口述细节
钢笔下“复活”的奉城古城
李一能 孙燕
  奉城曾是奉贤县城的所在地,有着630年历史的奉城古城曾是上海唯一一座被城墙完全保护的古城,1937年毁于日军炮火。曾经繁华的奉城古城究竟是何等模样?在奉贤工艺美术师黄根裕的钢笔画中,这座已经消失80年的城池得以“复活”,活生生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奉贤古城奉城,筑城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与山西平遥古城(洪武三年)同时代打造,是上海唯一的围城古城,距今已630年。1937年,被日军炮火狂轰乱炸,仅剩经修缮的北门和奉贤万佛阁还能隐约透出当时的繁华。如今,80年前的古城风貌、民俗,在一幅钢笔画中“重生”。

  近日,记者在黄根裕的画室中,看到了这幅长2米、宽1.1米,名为《九月初二奉城古镇庙会图》的巨幅钢笔画卷。画中描绘的是抗战前夕的一个九月初二,奉城古城赶庙会的日子。镇上一户富裕人家嫁闺女,四名轿夫抬着花轿走出南门城外,亲友们便伸出竹竿放起鞭炮来,装满嫁妆的迎亲船则早已在码头停靠多时。城内的南北十字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店舖里挑选着上海的洋货、苏杭的绸缎、两湖的茶叶、杂货、土产品。在奉贤县署衙门前,还有舞狮队、滚灯队在此地表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画卷不仅完整展现了奉城古城的全貌,细腻的钢笔画更是将许多古城细节表现得丝丝入扣。不仅人物的动作神态栩栩如生,甚至连城墙上评弹海报中的文字都清晰可辨。黄根裕说,画这幅画他整整用了两年时间。为了能更准确记录、更精确还原出一个“活的”古城,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收集古城史料,到实地采风,对现存的古迹、古民宅进行速写记录,并且找到多位老人口述古奉城的细节。

  今年55岁的黄根裕是奉贤一位有名的美术设计师,2000年以后开始大量创作钢笔画,创作主题多为江南水乡被人遗忘的古村镇。这次“复原”奉城古城,是缘于他与奉城的渊源。“我的妈妈是奉城人,我从小就在奉城长大,每一个弄堂都有记忆,这个上海唯一的围城古城,真的不应该被人遗忘。”黄根裕说,画中出嫁新娘的原型就是他的母亲,因此鼓舞他坚持完成这幅画作的,除了乡愁,还有对已经故去母亲的思念。

  黄根裕告诉记者,钢笔画起源于西方插画艺术,只通过单色表现,极具历史厚重感。但难点在于不能修改,对绘画基本功要求极高,因此专攻此类画种的人不多,他自己则是上海唯一一个用钢笔画复原消失古城的画家。“我希望这幅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能成为人们了解奉贤历史的窗口。” 黄根裕说,相比艺术价值,这幅作品的历史价值同样重要,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他的精心考证,大到古城布局、风俗民情,小到人物衣帽穿着、一草一木都能说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由于场地有限,目前这幅画作只能在他的画室中存放,黄根裕希望有朝一日这幅作品能面向公众展出,让更多人通过钢笔画艺术重新认识奉贤历史,以及亲眼见证这座失落古城辉煌的往昔。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钢笔下“复活”的奉城古城
小农人“植梦”农耕园
张陶清 练塘“最后的茭农”
宝山 罗泾展演民俗文化
松江 “95后”共话军民情
沪产樱桃 不输进口货
崇明 表彰“瀛洲好乡贤”
农用无人机服务平台启用
嘉定 钱氏家训展开幕
全面开展职业健康体检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7钢笔下“复活”的奉城古城 2017-06-03 2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