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五星级酒店举行的拍卖会,除了被害人,竟然全是骗子!“买家”是托,“工作人员”是托,前来采访的“记者”也是托!现场堆放印制精美的鉴宝专业杂志,也是骗子将网上摘抄的内容自行排版印刷,为了增加可信度,骗子还在刊物背后印上了300元港币的发行价……
昨天,虹口公安分局发布的一起虚假拍卖案件,让人不禁感慨现在的诈骗团伙是何等“敬业”。
虚假拍卖其实已是古董文玩领域常见的诈骗手法:用天价估值,将被害人手里的文玩、古董甚至现代工艺品,吹得天花乱坠,骗得被害人心头“小鹿乱撞”,迫不及待付出不菲的鉴定费、推广费,最终血本无归。
骗子固然可恨,但此类案件中,一些上当的被害人何尝不是可怜又可恨。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很多其实是‘大骗’骗‘小骗’”:有的被害人已经找过正规的拍卖公司估价,知道自己藏品的底细,明明是不值钱,或是假的东西,当别人开出万倍天价时,仍然忍不住一夜暴富的幻想。一种骗过鉴定师眼睛的窃喜,拿“小钱”博“大钱”的赌徒心态,让他们最终落入陷阱。
虹口的这起案件里,就有一个被害人把朋友给他玩的假钱币送去鉴定,被估值150万,他居然信了!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当自己开始骗自己的时候,骗子得逞也是分分钟的事。也许正因如此,虽然被害人超过9000人,但报案人连100个都不到,以至于警方破了案还要呼吁更多被害人报案指证。
此前写过“套路贷”案件,一些被害人同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借款只有几万元,却愿意写下几十万的欠条,签上自己的大名。大家肯定不理解了:为什么不找正规途径借款呢?原因很简单,正规途径他们已经借不到钱了。不少借款人因为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消费习惯,或是赌博、吸毒等恶习,深陷债务纠纷、信用危机,不但银行不再借钱,亲朋也避之唯恐不及。以至于他们不得不病急乱投医,正常人一看就是陷阱,他们却轻易相信骗子的说辞,一头钻入,最终付出惨痛代价。这些人,在亲朋眼中,何尝不是可怜又可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