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激发“网络文学+”的创新活力
华挺
  日前,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吸引人们思考网络文学的使命与未来。

  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根植于文学的多元空间。很多人是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感受到网络文学的魅力,此后又出现了诸如仙侠、盗墓、探险、玄幻、穿越等多种类型题材,诞生了《悟空传》《鬼吹灯》《甄嬛传》《诛仙》《步步惊心》等一批网络爆款小说。目前,网络文学已经实现了多点输出。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网络文学+”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水涨船高,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读者按章付费的商业模式,此后,打赏、月票等付费模式逐渐完善,并为各大文学网站所借鉴,从而使网络文学的读者也参与到作品创作过程中。如今,网络文学已经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写手变现获利的途径愈发丰富。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开拓“网络文学+”更为广阔的前景,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套路化严重,创作数量虽多但精品太少,抄袭、借鉴现象泛滥,侵权成本过低。部分写手为了流量而打擦边球,低俗、色情等现象,亦有损网络文学的形象。因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实现“网络文学+”良性发展,当务之急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整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营造更为健康向上的互联网环境、夯实自身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一大批中国网络小说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各地的拥趸,仅英文翻译网站Wuxiaworld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跟读,点击量超过5亿。这一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当代中国文化创造力的一个侧影,同时也启示我们,面对“网络文学+”的无限可能,我们更应树立文化自信,释放出更多文化创造力,让网络文学拥有我们时代的使命感,多出精品,为文化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华挺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警惕早教泡泡背后“烧钱式教育”
奥林匹克
“流动的博物馆”更有文化价值
激发“网络文学+”的创新活力
“代发”诱惑
APP过度索权是发展短视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激发“网络文学+”的创新活力 2017-08-14 2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