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依然由指挥家艾萨克·斯特恩之子大卫·斯特恩及出任多个国际顶级小提琴赛事评委的徐惟聆教授联合担纲。但是,评审委员会成员的组合更为优化,荟萃了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和行业领袖。总人数上从上届的13位增至15位。评委成员囊括中国小提琴界领军人物俞丽拿、吕思清,以及海外著名演奏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奥古斯丁·杜梅,还包括了首位获得皇家爱乐协会成员殊荣的古典音乐经纪人马丁·坎贝尔·怀特。他的加入,将拓展获奖选手的国际演出舞台。
组委会相较于考核选手的个人技艺,更关注选手对音乐精神的领悟与诠释。在曲目设置上,减少了偏重演奏技巧的曲目,而是从丰富曲目风格及演奏形式上多方位考验选手。首届比赛中,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大赛规定曲目,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演奏家熟悉了解中国声音。本届赛事将继续巩固这一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环节,由上海交响乐团为本届比赛策划,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墨尔本交响乐团、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和新泽西交响乐团联合委约著名作曲家陈其钢的全新力作、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据作曲家透露,这部意义深刻、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作品,饱含人生阅历,对选手的音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
大赛还为获奖者提供全球同级别小提琴比赛中奖金数额最高的大奖10万美金,更在赛后通过上海交响乐团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平台,为获奖选手推荐世界级经纪公司,并促成其与国内外一流乐团的合作。在首届比赛中夺魁的木岛真优表示:“虽然举办音乐会也能让你成长,但和比赛相比所要面临的不只是技巧娴熟度和对作品理解度的考验,还要学会面对压力和比赛所带来的杂事的处理。只有战胜这些,才算真正在比赛中获得成长。”
本届比赛为给更多青年演奏家参赛机会,报名年龄从上届的18到32岁扩展到16到32岁;凡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三大赛事中获得过前三名的申请人可免去预选,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所有选手旅费由比赛组委会报销,各轮晋级选手将有免费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