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像或用于祭祀祈福
在大世界四楼民俗文化展厅内,清末民初十二生肖铜像一一揭开神秘面纱。这些平均身高1.8米的生肖铜像都穿着宽袖袍服,双手摆在腹前平托大元宝,并端坐于铸有纹路的底座上(见上图)。据悉,十二座铜像由英籍华侨捐赠,2012年回归祖国后,曾在河北承德、北京等地展出。这也是铜像第一次在沪上展出。不过,谈起十二生肖铜像,人们更多地会想到圆明园海晏堂前所立的十二尊兽首。策展人李晓艺介绍,圆明园的兽首和如今的铜像展品各有特色,前者是用水报时并且是宫廷风格的作品;后者当初用于祭祀祈福,设计风格更偏民间特色。
此外,英国6岁儿童笔下的一组中国十二生肖画作童趣盎然。完成每幅作品后,萨沙(Sasha)还给心中的12种动物取了新名字:老虎叫Terry,龙唤作David……李晓艺指出,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家喻户晓,那么其他国家人如何看待它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视角。
机器人讲解十二生肖
除了静态展出,大世界还尝试凸显十二生肖的互动性。在铜像附近,四台大眼睛的白色机器人成为传播生肖文化的最佳代言人。当一个女孩好奇地站在身高1.2米的机器人佩泼(Papper 见右图)面前并向它说你好后,佩泼兴奋地挥动双臂,打开了话匣子:十二生肖的发源、特色、发展……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机器人特别聪明会二十多国语言。不管用中英法西意等语言和它聊天,它都能对答如流。此外,通过触摸它身上的显示器,游客可以进一步通过中英文字了解十二生肖的内容。
而与非遗项目结合还有十二生肖好吃、好玩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一字排开设摊并秀出糖画、吹糖人、捏面人、烙画、龙凤字等技艺。工作人员透露,该区域内还将增设十二辆特制自行车,参观者用力踏便能让它放出激光形成相应的一个生肖。此外,即将举办的讲故事活动、歌咏比赛、绘画大赛、足球赛等都将邀请更多孩子和年轻人能更多地与生肖互动。不少十二生肖的衍生产品也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一款相关主题的手游备受期待。
李晓艺表示,“如今的年轻人或孩子对于十二生肖的认识可能停留在一个较表面的阶段。我们在一年的展出中,将分阶段地推出生肖相关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十二生肖丰富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
需要提醒的是,大世界因部分展厅内容更新,自9月13日至16日闭馆,17日恢复正常运营。